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并符合肝胃郁热证的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 bid加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tid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疏肝泄热、和胃降逆法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主、次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内镜检查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积分、内镜分级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症状和胃镜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5例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0例无效,痊愈率为16.7%,显效率为53.3%,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2例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痊愈率为6.7%,显效率为23.3%,总有效率90.0%。两组改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症状总体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对胃脘灼痛、脘腹胀满、暖气反流、心烦易怒四项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内镜疗效方面,治疗组有21例复查胃镜,其中14例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痊愈率为66.7%,显效率为14.3%,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23例复查胃镜,其中8例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痊愈率为34.8%,显效率为4.3%,总有效率为69.6%。两组改善胃镜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修复食管黏膜的作用。 结论:临床研究表明,疏肝泄热、和胃降逆法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促进食管粘膜的修复,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