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框架结构隔震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fengyue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式建筑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产业化特征和绿色建筑的兴起。具有施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资源浪费小、环境污染小、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ABAQUS、SATWE软件分析了装配式框架隔震结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运用ABAQUS软件建立装配式框架隔震结构中隔震层的梁柱节点有限元模型,研究装配式框架隔震结构中隔震层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梁端低周反复加载方案,分别对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PCJ)和现浇式节点(MCJ)进行节点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通过数据对比研究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PCJ)与现浇式节点(MCJ)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耗能能力等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现浇节点整体性更好,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具有更好的延性与恢复能力。(2)运用SATWE软件建立装配式框架结构数值模型,研究隔震技术下装配式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相关问题,分析多种地震波作用下装配式框架结构采用不同隔震技术的隔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框架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大于装配式框架非隔震结构,其中复合隔震结构相比纯铅芯叠层橡胶隔震结构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3)运用SATWE软件,通过改变隔震层位置以及支座水平刚度,计算装配式框架结构层间位移与楼层剪力,通过其对比分析,总结出隔震层位置变化与支座刚度变化对装配式框架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及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隔震层位置的上升,隔震效果随之下降;而适当增大隔震支座水平刚度可以提高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
其他文献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抗光漂白性、深的组织穿透能力、低毒性以及低自体荧光背景等而备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本
目的:1.观察哮喘模型大鼠气道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及其所释放的介质β-类胰蛋白酶和IL-6与哮喘气道炎症的相关关系。2.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能否减轻气道炎症、减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增加,对铁路、公路等重复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网络计划方法在重复性建设工程上应用时具有不适用性。在此背景下,重复性调度法(Repetitive Scheduling Method,RSM)凭借其在重复性建设工程上应用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认可。本文以铁路建设工程这类重复性建设工程为研究对象,围绕时间
随着国家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基础设施的扩张速度也越来越快,道路桥梁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关键的一部分凸显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文章从路基路面的防水作业和标准化进行探析和研
目的分析宣白承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AECOP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宣白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以情境兴趣理论为基础,进行大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设计,培养学生阅读课的情境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英文原版著作阅读,以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文阅读兴趣。
目的观察尸僵再形成中肌节长度的变化。方法应用扫描电镜测定不同条件下取材的40只大鼠股四头肌肌节长度,判断再僵直的强度。结果死后未破坏的尸僵肌节的长度明显小于尸僵再
传感器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随之出现了信息融合,信息融合最初被称作数据融合,一经出现便在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图像融合作为信息融合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信息融合的理论基础而迅速发展的一种图像处理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于不同源图像、不同传感器等多方面不可控因素带来的繁杂且冗余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综合,将两幅及其以上的图像信息进行融合,使其融合后的图像能够更精准、更全面的
"课内阅读得方法,名著阅读注营养。"名著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升华,是课内阅读引向广阔社会的拓展与延伸,更是学生求知和主动发展的广阔天地。教师可利用学生喜欢影视媒
目的:1.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像学表型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2.据肺气肿程度和(或)支气管管壁增厚程度将慢阻肺分为不同的表型,观察ICS+LABA或ICS+LABA+LAMA治疗稳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