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文化遗产,在西方竞技体育发展强劲的今天,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地位,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需在高校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的重要支撑,充分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18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省普通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主要集中在武术套路、太极拳、散打、太极剑等项目上,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以及木兰拳等项目开设较少。(2)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师资源的性别结构失调,学历普遍较低且职后教育不够充分,年龄结构合理;体育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欠缺;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认识不够,学生掌握的技术资源未被广泛开发利用,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较少。(3)江苏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基本充足,民族传统体育的器材资源主要集中在跳绳、毽子和太极服装上,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4)江苏省普通高校中的教材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多数高校没有本校的自编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教材使用不够正规;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课外会借助影像资料、网络等获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学校图书馆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普遍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5)江苏省高校学生选修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时数占体育课总学时比例小,民族传统体育课上的时间资源有待开发;42.6%的高校大学生每周进行1至2小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主要集中在跳绳、踢毽子和中国象棋等项目,课外体育资源亟待开发。江苏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内和学生家庭的空间资源开发较好,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空间资源开发不充分。针对以上状况,提出以下对策:(1)引入高水平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优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师进行职后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技术资源,使其由课程的客体地位成功转换成主体地位;吸引广大研究生加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2)增加民族传统体育的器材投入,培养具有器材购买、管理、维护能力的专门教师,提高器材利用率。(3)高校体育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情况,编写民族传统体育的专门教材;图书馆多购进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书籍,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4)高校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课外时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设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题的俱乐部和学生社团;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空间资源,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进自然,走进社区。(5)重视思想建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6)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创建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