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式治理因为能相对快速解决特定问题,可弥补常态治理方式的不足,因而常常成为当下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重要的治理方式。但是它的实际运作也面临很多困境,诸如治理手段简单、治理技术有限以及治理成效难以持续等等。自2017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山东起,各地市刮起了集中整治禁养区和限养区内养殖场的风暴,短期内实现了各类养殖场停止养殖的目标。但是,随着环保督察组的撤出,Y区辖区内关停的养殖场出现大量复养,关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也陆续暴露出来,成为摆在县乡政府和村干部面前的棘手问题。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基于山东省Y区农村养殖拆迁专项整治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并对运动式治理的定义、特征及成因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通过运用社会调查、个案分析、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客观叙述了案例的来龙去脉,通过阐述多个行为主体的观点,对故事进行全景式呈现,本案例所叙述的事实,既来自于养殖治污各种文件、图片,也来自于笔者的调查与访谈。以调查所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还原了整个“养殖治污”运动中政府治理过程及其变化。接着在此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用以解释案例中政府的“运动式治理”逻辑。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集中对违反养殖规定的养殖场进行关停或搬迁,这种风暴式的整治行动能够在短期内起到一定效果,但却并未实现问题的根本解决,且容易激化新矛盾,治理效果也难以持续。通过对该典型案例的研究,结合当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运动式治理在政策制定、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可持续性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制定环节要做到科学、民主及合法,治理过程中要实现多方利益的动态平衡,要通过“运动式”转向“长效化”保障治理效果的持续等相关建议。十九届四中全会后,中国正式走进一个治理改革与转型的新时代。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转型,政策的执行对运动式治理的依赖会越来越少,运动式治理出现的频次也会越来越低。在当下,树立国家治理新理念,妥善处理运动式治理和常态化治理之间的关系,建立现代化的理新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是摆脱运动式治理困境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