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到2020年实现制度的全覆盖。至2011年底,全国2343个县(市、区)开展新农保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①。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12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标志着新农保的全覆盖将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实现的目标提前八年实现,这既显示了政府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努力,也为新农保试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农保试点质量如何?如何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以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这都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新农保运行质量评价是指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照统一制定的评价标准,基于预期目标,对新农保试点实施的过程及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新农保运行质量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描述功能、分析和评价功能、监督功能、引导功能。新农保运行质量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社会效益原则。本文根据公共管理理论、福利经济学等理论基础,结合平衡计分卡的框架,设计出新农保运行质量评价的指标库,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筛选,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采用带有专家可信度的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形成评价权重体系;然后,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法构建出了评价模型,形成了完整的新农保运行质量评价体系。为了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也为了了解新农保具体的试点情况,笔者将山东省T市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可信度较高的资料,结合前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T市六个县(市、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试点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经研究,形成如下主要结论:(1)形成了新农保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组织管理、基金管理、监督管理、实施效果和制度可持续性五项指标,指标层涵盖了经办机构设置率等21项指标。指标体系设计体现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2)构建了新农保运行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综合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劣,本文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即加权TOPSIS方法对新农保运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找出有效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计算各评估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以其相对接近程度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这符合了新农保多目标、多层次的特点。(3)通过对T市的实证研究,一方面验证了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得出新农保运行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正相关,而是受到该地社会化管理水平影响等结论。同时,发现T市试点中存在宣传效果不理想、经办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4)针对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提出提高新农保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加大宣传力度等五项提高新农保运行质量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