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SNAT1中二硫键数量和位置的初探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大鼠SNAT1中二硫键数量和位置进行了研究。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SNAT1)是哺乳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属于SLC38家族。SNAT1含有十一个跨膜区域,在转运氨基酸的同时协同转运一个Na+,参与机体的很多重要生理活动,主要介导谷氨酰胺从星形胶质细胞到神经细胞的转运。它的功能紊乱会导致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了进一步研究SNAT1的结构和功能,我们通过PCR,酶切,连接的方法分别将HA抗体标签与SNAT1 C端相连,EGFP抗体标签与SNAT1 C端相连,并将融合蛋白构建在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BK-CMV(△[1098-1300])上,获得质粒pBK-CMV△-SNAT1-HA和pBK-CMV△-SNAT1-EGFP,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LCM)观察以及生物素标记分析可确定SNAT1定位在细胞膜上,并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NAT1及其突变型在细胞中的表达量。SNAT1中含有10个半胱氨酸(Cys),我们使用Pfu酶对这十个Cys分别进行C-A(丙氨酸,Ala)定点突变。将各种突变型转染HEK293T细胞,发现各单C-A突变型对SNAT1的表达基本没有影响,但是C477对SNAT1在细胞膜上的定位可能有一定影响。mPEG5000-mal可以与巯基发生偶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只用mPEG5000-mal修饰的SNAT1条带明显低于用DTT处理后再用mPEG5000-mal修饰的条带。用IA修饰SNAT1之后,除去IA再用DTT处理并用mPEG5000-mal修饰,条带显著高于只用IA修饰的SNAT1,由此说明SNAT1中存在二硫键。对野生型和十种突变型SNAT1进行直接的mPEG5000-mal修饰,将条带进行对比可以估测野生型SNAT1被修饰上7个mPEG5000-mal,C245A和C262A突变型被修饰上8个mPEG5000-mal,C389A突变型被修饰上7个mPEG5000-mal,其他7种突变型均被修饰上6个mPEG5000-mal,由此推测,SNAT1中C245和C262之间可能形成了二硫键,C389也非自由半胱氨酸,可能被某种小分子修饰。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柳州市金融从业人员在职调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通过构建多元Logit模型,选择性别、现有学历和初就业学历、现有专业和初就业专业、初就业职位7个变量,对职位晋升的影
  目的:本研究主要检验了刻板印象威胁是否通过增加焦虑与心智游移来影响个体行为表现的假设。方法:本实验以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下女性的数学成绩作为探测的因变量,以在实验前后
会议
  目的 构建三种原位移植性肝癌鼠模型,并比较各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为转移性肝癌和复发性肝癌提供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Walker-256细胞系与人HepG2肝癌细胞系,分别对
会议
  由Ln2O3、ZnSO4·7H2O与咪唑-4,5-二甲酸(H3imdc)的水热反应,四个新的异核配合物,即{[Zn4Ln2(imdc)4(SO4)·(H2O)8]·4H2O}n[Ln=Nd(1)、Sm(2)、Eu(3)、Gd(4)]被成功构筑
会议
目的:考察医科大学生手机网络游戏成瘾与共情的关系.为医科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修订的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
会议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BPs)在细胞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2例食管癌组织中Tensin、Profilin-1、Villin-1和Talin四种重要的ABPs的表达模式特征进行
会议
  微生物覆膜技术可用于增强土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方法。经采用微生物技术修复后的固体废渣被碳酸钙包裹,将其用于沥青混合料中,直接抗拉实验、粘附性
  自体组织工程板层角膜(ATELC)有望解决全球角膜供体不足的困境.通过磷脂酶A2脱细胞方法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基质并进行天冬氨酸交联改性并在其上构建纤溶酶FII缓释系统,使用
本文主要探究了超临界CO_2与CH_3OH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以及相关反应机理的探讨。CO_2以超临界状态参与反应,在作为反应原料之一参与反应的同时,还能提供超临界CO_2氛围更好地与CH_3OH接触并反应。此方法将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的优点与传统的一步法合成DMC工艺路线相结合,同时以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因其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来提高DMC的合成产率
学位
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有望替代目前大量使用的挥发性有机溶剂,从而设计出环境友好的新型化工过程。但阴阳离子种类各异,可组合而成的离子液体数量巨大,若仅通过实验合成并测定其物性,成本非常高。因此需要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对含离子液体的体系进行热力学性质的预测。目前为止,已有一些热力学模型用于预测离子液体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如经典的UNIFAC活度系数模型,但这些模型都依靠大量实验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