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实验以水稻、小麦及大麦为材料,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用剪除柱头法观察其结实率,并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花后2 d内胚囊中极核的结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水稻、小麦及大麦为材料,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用剪除柱头法观察其结实率,并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花后2 d内胚囊中极核的结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水稻花粉粒落到柱头上后2 min即开始萌发,花粉管30 min后便可到达胚囊,花粉管的生长速率在柱头中最慢,花柱中次之,子房中最快;大麦,小麦授粉后3 min花粉粒开始萌发,花粉管生长动态与水稻相似。(2)花粉管到达胚囊珠孔端后总是从一个退化的助细胞中进入胚囊并释放两个精细胞,其中在水稻和小麦中发现该助细胞在授粉前即开始退化,而大麦中发现其在授粉后并在花粉管到达胚囊前退化。(3)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移动至退化助细胞的合点端,此处细胞壁薄或者缺少,使两个精细胞分别轻易进入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虽然精核进入卵核附近较早,但其核的融合比精核与极核的融合完成的要晚。发现水稻授粉后2~4 h便发现极核已受精结束,而大麦小麦则需要3~5 h才能完成。(4)卵细胞受精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期”,而极核受精以后很快就开始分裂形成游离核。(5)稻麦游离核较大,具有染色很深的的核仁,核周围细胞质浓厚,含有有丰富的细胞器,表现出活跃的状态。水稻游离核呈圆形,而麦类基本呈椭圆形。
其他文献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有效接收有用信号的同时,自适应地抑制干扰信号,而不需要干扰信号的先验信息,因此在雷达、通信等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当今复杂的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用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2017年7月-2019年5月收治中心型肺癌患者100例,均接受16排螺旋CT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判断依据,分析16排螺旋CT诊断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输血前及手术患者8770例,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
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疑似冠心病患者75例,均采用DSCT进行检查,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D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舒适护理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螺旋CT在急诊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螺旋CT和X线片诊断的效果。结果:螺旋CT检查中阳性有173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护理风险与控制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0名,评估日常工作中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控制,对比实施风险管理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病例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儿童HB患儿11例,总结分析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