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胃肠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外科手术后镇痛用药一般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由于芬太尼起效快,镇痛效应强,是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但其也有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效应,起效迅速,而且经静脉注射,其消化道的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同类其他药品。本研究主要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胃肠外科术后能否提供完善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肠道手术的患者90例(包括26例胃癌根治,24例结肠癌根治,18例胃空肠吻合,22例肠切除),男52例,女38例,年龄18-75岁,体重45-81kg。有以下情况者除外:严重消化道溃疡出血者,严重肝、肾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者,有哮喘病史者,对本制剂成分有过敏史者,正在使用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三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者,哺乳及妊娠妇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无创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肌内注射鲁米那钠10 mg和阿托品0.5 mg,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3~0.04 mg/kg,丙泊酚1~2 mg/kg,芬太尼2~4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微量泵持续泵入维库溴铵、丙泊酚、瑞芬太尼,并持续吸入异氟烷,术中不再追加芬太尼。术毕均静脉注射止吐药托烷司琼5 mg。术毕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B组: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1.0 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C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5 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3组术毕时均静注负荷剂量芬太尼50μg后再连接PCIA泵。镇痛泵参数设定:持续输注量2 mL/h,单次按压剂量量0.5 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指标记录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随访观察并记录术后2、4、8、12和24 h的各项指标:1)静息时(静卧15 min后)和咳嗽时(连续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2)记录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3)记录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1.一般情况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患者由于镇痛效果不佳或过度镇静中断镇痛治疗。2.术后各时相点的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后疼痛加剧,但VAS评分与同时相点静息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24 h内中位按压次数A组13次,B组9次,C组11次,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24 h内C组患者恶心、嗜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有2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而三组患者均无异常出血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我们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PCIA,结果显示虽然芬太尼用药量显著减少,但与单独应用芬太尼组相比镇痛效果相当,并发症明显少于单独应用芬太尼组;在减少胃肠道反应及呼吸抑制等方面更具优越性;可显著减少PCIA中芬太尼的用量,避免了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加而导致的恶心呕吐、嗜睡甚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镇痛质量。相对于单独应用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胃肠外科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相同,但能够有效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对实施控制性降压病人安全性和可行性及脑氧供需平衡和脑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其中全髋置换
目的:1.总结各种颅内病变的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IOUS)表现,并与术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表现对照分析,探讨两种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点,同时与病理
目的构建烧伤后中性粒细胞体外黏附迁移模型和滞留组织模型,观察中性粒细胞体外黏附迁移、滞留后蛋白质组的变化,寻找烧伤炎症的分子标志,进一步揭示中性粒细胞在烧伤后炎症
目的: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培养、增殖、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移植于同种异体骨制备的“双向”骨基质明胶(BMG)上,构建组织工程学骨/软骨复合物,探讨其修复
研究背景皮肤是人体最大及最外部的器官,除了作为抵御各种外伤的生物屏障外,在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上起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皮肤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又是一个激素神经递质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方法对从2003年1月到2010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治疗的11例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相继经历了萌芽、受挫、恢复探索、理论形成、体制建立、完善成熟等六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过程,毛泽东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对于开胸术患者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胸科开胸手术(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30例,硬膜外加全麻后插入
目的了解激素造模前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评价髋关节内直接注射重组脂联素(Adiponectin)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脂联素与骨代谢的关系,为临床
在分析产业集聚的两个原生性特征——企业根植性、空间外部性分别作用于地区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它们共同作用于地区转型发展的综合理论框架,然后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