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崛起的一颗新星,至今仍然活跃于文坛之上,他的作品总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自从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后,他的作品立即成为评论界研究的重点。莫言写作势头的长盛不衰的秘诀在于他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并且热爱着民间,民间便是他作品滋长新生的“温床”。生于山东高密,长于山东高密的莫言,总是通过反映高密的民俗民风使他的作品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正是在充分的吸纳了传统文化的滋养之后,莫言自觉的继承发扬了民间的这种优秀的传统。“民间”一词是陈思和先生在梳理20世纪中国当代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时,发掘出的一个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开创性研究空间。莫言小说之所以能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重点也与此有关。然而与新时期其他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莫言的小说扎根于民间的民俗之中。他的文学作品通过大量的描写民间的风尚习俗来显示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给人以一种浓郁的民风和纯朴的民俗气息。民俗是一种广泛存在在民间当中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是劳动人民的创造结果,也是在民间不断发展,同时它还具有神秘色彩和地域差异。文学和民俗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愈来愈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民间文化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不仅有来自体裁,也有来自相关题材方面。民间文化的内容不但丰富了作家的文学题材,也充实了作品的体裁,在这种创新的情况下也使得文学本身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这种角度看,民间文化不仅使作家的文学领域更加丰富,还可以使作家的文学显示出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独特的艺术视角。作家运用民俗来表达某一特定的主题,运用民间的语言不仅使作家接受面有所拓宽,并且也使作家本色的写作有了一种还原的途径。著名当代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就曾用“现在大量存在的民间的文学艺术,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的回音。”“对于创造时代的新文学和新艺术具有滋养作用。”的语句来描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莫言作为当代文坛中民间的歌者,其民间的艺术特色可想而知。本文以莫言的小说为例,从莫言民间创作的成因、莫言小说的民间艺术特色,莫言小说的民间审美特征三个方面来论述莫言小说的民间特质,从而丰富和深化对莫言小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