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高碱煤液态排渣炉钠的捕捉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qsams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其中高含量的Na会导致燃用高碱煤的固态排渣炉出现严重的沾污结渣问题。目前,针对高碱煤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固态排渣炉,而液态排渣技术为高碱煤的安全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因此,研究液态排渣条件下高碱煤中含Na矿物的生成机制和Na捕捉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了两组典型的硅铝添加剂(高岭土、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反应生成含Na矿物的机制。通过TGA-DSC研究了Na Kao及Na Si Al样的热转化特性和反应动力学,结合XRD物相分析、XRF成分分析等手段综合分析,结果表明:Na Kao样的反应活性更高,霞石在较低温度下即可生成,但无法在高温下稳定存在;Na Si Al样的反应活性略低一些,霞石的生成较Na Kao样滞后了,但在800~1400℃下均能将Na以霞石的形式固定在样品中;霞石在Na Si Al样的实验和计算中表现出较好的固Na效果和稳定性。然后,研究了准东煤掺烧煤矸石的捕Na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准东煤中Na的释放量增加;煤矸石将Na以硅铝酸盐的形式固定在灰中,具有优异的捕Na效果,尤其是在1400℃的高温下,掺混样的Na含量是原样两倍以上。最后,在工业电站锅炉上进行液态排渣条件下全烧高碱煤试验,研究了液态排渣条件下高碱煤中Na的迁移转化特性和液态排渣炉的Na保持率。结果表明:飞灰中的Na含量均高于液渣中的Na含量,液渣中的Na以非定形物质的形式存在,而飞灰中Na的主要为Na Cl和霞石(Na Al Si O4)等Na的硅铝酸盐;高碱煤Na的保持率最大可达52.06%。
其他文献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固废年产量近亿吨,中药固废的排放和处置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医药产业绿色发展一大难题。中药中有大量植物源药材,含碳量高,是良好的碳材料前驱体。以中药固废为原料制备多孔炭用于CO2吸附和超级电容器电极对于中药固废的处置及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中药固废——甘草药渣为例,开展了以下研究:(1)甘草药渣、药材水热炭化及其三相产物特性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所需产物仅为固相水热炭时,煎
学位
无焰燃烧是一种同时实现温度均匀分布和低NOx排放的燃烧技术。再燃还原成本低,经过合理配置可将NO显著还原为N2。燃烧系统中采用开缝钝体能降低NOx排放,三者可以相互结合,进一步降低NOx排放。本文使用20 k W实验室规模的燃烧平台,以CH4为燃料,采用实心钝体和开缝钝体进行了燃料中掺混初始NO的无焰燃烧和常规有焰旋流燃烧实验,并基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燃烧模式、空气预热
学位
微藻由于具有种类多、来源广、固碳能力强等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生物柴油来源之一。然而,限制微藻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主要核心问题在于成本较为高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磁絮凝收集的微藻与乙醇进行液化反应制取生物柴油,将副产物——微藻生物焦应用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进行一体化脱除烟气中的污染物。本文主要从工艺流程、脱硝性能和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本文研究了添加Fe3O4的微藻-乙
学位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和太阳能资源,利用太阳能热解生物质有利于制备高品质产品,实现二氧化碳负排放。为了揭示太阳能热解生物质过程中焦炭结构演化和传热特性变化之间存在的联系。本文采用聚光光热实验系统模拟太阳能对稻秸、甘蔗渣、松木屑和椰壳开展热解研究,系统分析了焦炭的生成演化和传热特性,最终建立了生物质聚光太阳能热解模型。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搭建聚光光热实验系统,探究了反应终温、升温速率对焦炭生成特性的影
学位
实现炉内温度场的检测对于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燃烧理论,及提高炉膛燃烧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低污染性都有着重要意义。深度学习中的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具有运算速度快,抗噪能力强等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LP神经网络的大型炉膛温度场重建方法。在火焰辐射成像的基础上,通过火焰图像处理与ML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大型炉膛温度场重建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学位
天然气的低氮燃烧包含复杂的燃烧不稳定现象,它们对火焰的局部瞬态温度影响巨大,而NO生成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燃烧不稳定条件下的NO生成特性,为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旨在开发一种NO修正的燃烧模型,以提高NO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对燃烧不稳定条件下NO生成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火焰面/进度变量(Flamelet/Progress Variable,FPV)模型发展了双进度变量NO输运修
学位
燃煤烟气中SO3生成对电厂安全运行及环境带来严重危害。SCR催化剂表面SO2氧化是SO3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目前电厂中SO3生成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首先针对钒钛系催化剂中V、W及其相互作用对催化剂表面SO2氧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揭示其表面SO3生成机理。随后研究了Ce和P添加改性对V2O5-WO3/TiO2上SO2氧化的影响,为电厂中SO3生成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对于V2O5/TiO
学位
热解作为生物质的有效利用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掌握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二次反应的影响机制对于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定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生物质加压热解实验,系统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生物质挥发分在二次反应中的演化过程,并评估了二次反应对其副产物焦炭的燃烧反应性影响。本文首先应用加压固定床针对不同粒径(0.5~1、2~2.5和5~5.5 mm)生物质开展了加压热解研究,考察了不
学位
煤结构与热解反应性是其清洁高效热转化的基础。煤中显微组分的含量对其整体结构及热转化特性影响显著。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激光拉曼光谱的显微组分原位识别与化学结构研究,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非平均化学结构演化特性,探讨了主要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质组在热解过程中的交互反应机理。选取了中国典型煤阶的9种煤进行了拉曼光谱面扫描分析,与煤岩分析耦合,实现了显微组分的原位识别与化学结构研究,并通过拉曼参数实现了对反射
学位
碳点(Carbon dots,CDs)由于其独特的荧光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丰富的缺陷及官能团、易于修饰等优点,近年来在多领域内引起关注。含有石墨碳结构的碳基材料,如石墨、煤炭、生物质焦等价格低廉、分布广泛,是制备碳点的理想碳源。本文以石墨为代表性碳源,分别通过常规、热辅助和硫掺杂电化学氧化法制备了具有单峰和双峰荧光特性的碳点,并研究了其微观形貌尺寸、表面化学结构、荧光性质等特征,揭示了其制备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