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适度升级的同时,依然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和“高技术不高”现象,并且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那么,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国产业升级?回答上述问题对于新中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论文首先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并深入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其次,论文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再次,论文考察了中国产业升级路径协调发展的收敛性;最后,论文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路径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其中,直接作用机制表现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低端锁定效应、技术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和挤出效应抑制产业升级。间接作用机制表现为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影响产业升级。
第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存在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演进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②考察期内,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指数与高技术制造业相比普遍较高。与大部分高技术制造业不同,考察期内大部分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指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③总体上,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提升有助于制造业工艺升级,但不利于制造业产品升级。从阶段性影响看,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影响不显著。但是,金融危机弱化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影响。从行业异质性看,与高技术制造业不同,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提升能够显著影响中低技术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从治理模式看,市场型和网络型治理模式均不利于制造业工艺升级,而网络型治理模式不利于制造业产品升级。④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中间品进口促进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对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品升级产生抑制作用,但其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不存在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
第三,中国产业升级路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收敛性。①总体上,中国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行业层面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但存在行业异质性。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区域不平衡性。②考察期内制造业总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均能够在短期内缩小与其平均水平的差距,并且能够收敛到各自的稳态水平,实现行业平衡发展。从影响因素看,人力资本是中国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收敛的首要影响因素,但存在行业异质性。③考察期内中国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大部分省份位于HH型集聚区和LL型集聚区,少部分省份位于LH型集聚区和HL型集聚区。从收敛趋势看,考察期内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均能够缩小与其平均水平的差距,并且能够收敛到各自的稳态水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从影响因素看,人力资本是中国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收敛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存在区域差异。
第四,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路径协调发展的影响。①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行业异质性,从发展趋势看其增速较快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制造业中。②考察期内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和后向参与度存在差异,并且其演进趋势均表现为M型。③从前向参与度来看,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简单前向参与度和复杂前向参与度促进了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提升;从后向参与度来看,与简单后向参与度不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和复杂后向参与度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提升具有促进作用。④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阶段性影响看,金融危机改变并弱化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的影响。从行业异质性看,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简单前向参与度和复杂前向参与度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但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影响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和简单后向参与度对中低技术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复杂后向参与度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从治理模式看,市场型治理模式不利于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的协调发展,而网络型和层级型则表现为不显著影响。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理论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现有研究在分析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时,忽略了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并且尚未深入考察其作用机制,可能无法全面理解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对于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升,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顶层设计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本论文则基于质量内生决定理论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最终产品质量和中间产品技术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内,建立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同时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低端锁定效应、技术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和挤出效应抑制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能够影响产业升级,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产业升级的理论研究,同时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从过程视角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忽略了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传统的产业或部门间升级已经逐步转变为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等多种形态升级的事实,制约了产业升级的进程,本论文则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影响,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提升有助于制造业工艺升级,但对制造业产品升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可知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丰富了产业升级的研究视角,同时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依据。
第三,从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的视角实证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从产品升级视角考察产业升级,忽略了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其中工艺升级是产品升级的基础,而产品升级是价值链升级的“关键节点”,得出的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不准确性,本论文则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的影响,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促进了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但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对其影响存在差异性,对于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论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系统评估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并且考察其收敛性,丰富了产业升级事实测度的研究,同时为促进行业平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验支撑。论文将传统要素禀赋、制度因素和国际因素等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纳入统一框架内,一定程度上准确分析了中国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及其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传统要素禀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其中,直接作用机制表现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低端锁定效应、技术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和挤出效应抑制产业升级。间接作用机制表现为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影响产业升级。
第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存在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演进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②考察期内,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指数与高技术制造业相比普遍较高。与大部分高技术制造业不同,考察期内大部分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指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③总体上,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提升有助于制造业工艺升级,但不利于制造业产品升级。从阶段性影响看,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影响不显著。但是,金融危机弱化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影响。从行业异质性看,与高技术制造业不同,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提升能够显著影响中低技术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从治理模式看,市场型和网络型治理模式均不利于制造业工艺升级,而网络型治理模式不利于制造业产品升级。④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中间品进口促进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对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品升级产生抑制作用,但其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不存在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
第三,中国产业升级路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收敛性。①总体上,中国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行业层面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但存在行业异质性。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区域不平衡性。②考察期内制造业总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均能够在短期内缩小与其平均水平的差距,并且能够收敛到各自的稳态水平,实现行业平衡发展。从影响因素看,人力资本是中国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收敛的首要影响因素,但存在行业异质性。③考察期内中国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大部分省份位于HH型集聚区和LL型集聚区,少部分省份位于LH型集聚区和HL型集聚区。从收敛趋势看,考察期内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均能够缩小与其平均水平的差距,并且能够收敛到各自的稳态水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从影响因素看,人力资本是中国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收敛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存在区域差异。
第四,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路径协调发展的影响。①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行业异质性,从发展趋势看其增速较快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制造业中。②考察期内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和后向参与度存在差异,并且其演进趋势均表现为M型。③从前向参与度来看,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简单前向参与度和复杂前向参与度促进了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提升;从后向参与度来看,与简单后向参与度不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和复杂后向参与度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提升具有促进作用。④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阶段性影响看,金融危机改变并弱化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的影响。从行业异质性看,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简单前向参与度和复杂前向参与度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但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影响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和简单后向参与度对中低技术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复杂后向参与度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从治理模式看,市场型治理模式不利于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的协调发展,而网络型和层级型则表现为不显著影响。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理论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现有研究在分析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时,忽略了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并且尚未深入考察其作用机制,可能无法全面理解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对于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升,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顶层设计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本论文则基于质量内生决定理论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最终产品质量和中间产品技术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内,建立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同时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低端锁定效应、技术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和挤出效应抑制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能够影响产业升级,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产业升级的理论研究,同时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从过程视角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忽略了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传统的产业或部门间升级已经逐步转变为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等多种形态升级的事实,制约了产业升级的进程,本论文则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影响,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提升有助于制造业工艺升级,但对制造业产品升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可知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丰富了产业升级的研究视角,同时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依据。
第三,从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的视角实证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从产品升级视角考察产业升级,忽略了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其中工艺升级是产品升级的基础,而产品升级是价值链升级的“关键节点”,得出的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不准确性,本论文则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的影响,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促进了制造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但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对其影响存在差异性,对于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论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系统评估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协调发展水平,并且考察其收敛性,丰富了产业升级事实测度的研究,同时为促进行业平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验支撑。论文将传统要素禀赋、制度因素和国际因素等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纳入统一框架内,一定程度上准确分析了中国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及其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传统要素禀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