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H荧光探针在大鼠神经细胞应激损伤分子代谢中的检测应用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激(Stress)是指在各种紧张性刺激(应激源)下产生的个体层面的特异或非特异的适应性反应。严重的创伤性应激反应或长期处于应激中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一些高危作业中,病理性的应激反应影响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中的失误,导致事故频发。严重的应激障碍具有症状复杂、病程长、潜在群体发病和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的特点,不仅会损害个体层面的健康,还可能对社会公共卫生、战场决战决胜、国家战略发展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当今社会普遍流行的疾病中,75%~90%与应激机制的激活相关。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10年间,经历过战争或重大灾害性事件的人群中约有五分之一(22%)患有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一线抗疫人员应激反应的检出率高达73.4%。应激障碍成为影响个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促使人们渴望进一步了解应激的本质,并探索能够实时、准确检测应激反应程度的手段,为应激损伤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是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内源性关键分子,作为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辅酶和核心代谢物,常被用作评价细胞代谢状态的关键指标。有研究发现,细胞内NADH水平的变化与机体应激反应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检测细胞内NADH水平的变化有望达到对机体应激损伤状态的准确评估。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用于活体细胞内NADH水平检测的离子型荧光探针,重点验证并分析了其对细胞应激损伤模型的检测评估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一种用于NADH检测的高灵敏度离子型荧光探针的构建本研究利用乙醇中回流处理合成关键中间体,采用碘甲烷对中间体进行N-甲基化修饰,获得对NADH具有荧光检测功能的离子型荧光探针C。荧光探针C以喹啉鎓盐作为NADH响应位点。在和NADH作用前,其结构的两端均带有正电荷,探针无荧光信号;当探针和NADH作用后,转化为一端具有正电荷的缺电子状态,另一端为连接胺基的富电子状态,从而在510 nm激发光下产生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而形成的荧光发光现象。探针在与NADH反应后,会出现一种肉眼可见的浅黄色到粉红色的颜色变化。利用这种化学结构变化引起发光信号变化的原理可实现对细胞内NADH的荧光成像检测。2.NADH荧光探针C的检测效果评价为达到实时、准确地评估细胞应激损伤情况,对荧光探针C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实验显示,荧光探针C可以排除生物体内常见的离子、基团、化合物等的干扰,特异性结合NADH;探针的检出限达到0.36 n M,远远低于正常生理水平,可以检测出细胞内NADH水平的微小变化;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与NADH结合后,1小时内荧光信号不出现衰减,且在p H为4~9的范围内荧光信号强度未见明显干扰。此外,对探针在细胞内应用效果的分析试验表明,正常工作剂量(≤10μM)的探针溶液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较小。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和ρ~0细胞线粒体功能激活试验的结果表明,探针的工作位点可深入到线粒体细胞器水平,进一步肯定了荧光探针C的实用价值。3.PC12细胞应激损伤模型的构建与荧光探针C检测应用结合机体应激反应的本质,以PC12细胞为对象,构建了两种应激损伤模型,即激素(皮质酮)应激损伤模型和急性低氧应激损伤模型,并通过检测应激后主要指标的变化对模型的构建效果进行验证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模型中,细胞内MDA、LDH、ATP和NADH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SOD水平表现为下降趋势,基本符合应激强度梯度变化的要求,表明应激损伤模型的构建基本成功。使用荧光探针C检测细胞模型应激后NADH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模型应激程度的增加,细胞内NADH检出量逐渐增加。表明探针可实现细胞水平应激损伤状态的检测评估。综上,本研究通过化学合成法构建了一种专一、灵敏、稳定地离子型NADH荧光探针。通过在应激损伤模型中的检测应用,基本肯定了探针在细胞水平应激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这为细胞应激水平分子代谢的检测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骨折已成为越来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骨科问题。假体周围髌骨骨折是仅次于股骨骨折第二常见的假体周围骨折。目前国内对假体周围髌骨骨折进行系统性综述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描述TKA后假体周围髌骨骨折的危险因素、分型、治疗方案和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子探测是核物理、粒子物理、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等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军事、航天和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能为爆炸物探测、癌症治疗、资源勘探、发动机测温、石油测井、成像安检、材料分析等行业提供技术支撑。有机闪烁体探测器具有中子探测效率高、衰减时间短、容易制成各种体积和形状等优点,在中子探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或自发核裂变会释放γ射线,而中子与周围物质发生的俘获反应和非弹性散射也会产
学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癌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最大的疾病负担。关于疾病导致死亡原因的情况,癌症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癌症类型是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国内的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肺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第一位。肺癌在临床诊断中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学位
笑气早期用于牙科手术中作为麻醉剂使用,因吸食笑气可引起欣快感并出现幻觉,具有成瘾性,在娱乐场所得到广泛传播。笑气滥用可引起感觉异常、共济失调,严重时可导致不自主运动、排尿困难、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甚至瘫痪的危险,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根据2016年全球药物调查显示,笑气滥用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最常用的娱乐药物。在我国,笑气滥用致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闻报道以及临床病例逐渐增多,而对于笑气毒理学作用机制还未完
学位
随着现代战争理论的发展与兵器技术的进步,核武器不断向小型化、多样化发展;同时,国际上动乱不断、形势紧迫,我国周边形势日益复杂、严峻。潜在的核武器威胁对我国核爆炸监测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高的识别准确率是核爆炸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核爆电磁脉冲作为核爆炸的重要效应,具有传播距离远、传播速度快等优点,适合作为远距离的核爆炸监测手段,但易受自然闪电的干扰。因此,开展远区核爆电磁脉冲与闪电电磁
学位
高中历史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讨为主,在历史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活动课程形式多样,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探讨、分析、总结中强化学生对史实资料的分析能力,从而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文章将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高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展开探讨,结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从主题活动、角色扮演、小组学习、主题探讨、活动
期刊
无人机起源于军事领域,运用于侦察、监视、测绘、空中打击等任务。在未知区域探索任务中,无人机所处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通常伴随着障碍物和各种干扰信号,给传统的多无人机协同探索策略带来极大挑战。如果无法根据实时环境采用基于通信连接的探索策略执行探索任务,将会影响无人机的任务执行效率。因此,通信条件受限环境下的多无人机协同探索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在通信条件受限环境下,可充分利用考虑通信连接的多无人
学位
历史活动课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活动课形式多样,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组织活动课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对活动课的类型进行划分,对活动课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活动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期刊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突变被称为“钻石突变”。虽然针对此靶点可选择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较多,但如何优化ALK抑制剂的序贯模式并克服必然出现的耐药以延长每个药物的治疗持续时间,从而达到长期
学位
强化学习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解决智能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通过学习策略以达成回报最大化或实现特定目标的机器学习方法。虽然近年来强化学习成功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但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也带来两个难题:由于采样不充分导致的低效训练和极大的训练资源开销。大量的研究针对上述难题展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迁移强化学习。迁移强化学习通过重用源域知识以引导目标域的智能体训练,有效的知识迁移能大幅提升强化学习的训练效率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