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寿戏曲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l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恩寿(1835.1.7——1891.5.28),湖南长沙人,清代后期著名戏曲家,戏曲活动主要在咸丰、同治时期和光绪初年,杨恩寿虽以“诗人”进行自我定论,而把戏曲创作为诸种作首位,其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在晚清的剧坛上有一定的特色和代表性。本文分四章,第一章对杨恩寿家世、生平、创作以及交游状况进行分析和介绍。对学界有关杨恩寿生卒年的错误观点进行辨析,生平侧重介绍与戏曲创作有关的科举经历与游幕生涯,戏曲交游主要分为平生友人、伶界艺人、越南贡使三个方面。第二章分析杨恩寿戏曲创版本概况、体制特色、创作动机、主旨的选择以及形象的塑造。对其现存剧作的版本情况进行述略,并对当前研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辨析。创作动机侧重自我心态与个人境况的主观表达、现实关怀与扶持世教的戏曲诉求、湖湘情怀与湘地风流的文化彰显三个角度,对杨恩寿的戏曲创作的心态从个人到现实等层面进行剖析。戏曲的主旨上则表现为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对科举腐败的揭露等;戏曲形象的塑造上侧重忠臣义士的塑造,也有的通过对下层伶人的关注体现对社会冷热的看法。一方面,剧作体现了作为具有封建正统观念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扶持世教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剧作家所具有的关心现实的精神。表现了对戏曲社会功能的重视。第三章探寻杨恩寿戏曲创作的艺术特质。在戏曲的虚实上,做到了“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其史剧题材,大体据实而书,以戏驭史,借史载道;虚构题材则是徒托子虚,而通过虚来影实以虚写心。戏曲语言的追求上,注重戏曲文辞的抒情性,注重本色特征的内在把握,并且灵活运用具有特色的谚语、秧歌等语言。戏曲用韵上,通过与清中叶戏曲大家蒋士铨用韵的比较,发现杨恩寿用韵在格律要求上已表现出衰退现象,表现为一出多韵、一曲多韵,在鱼模韵上也没能完全做到“鱼模当分”,也体现出杨恩寿以曲意为重的创作倾向。戏曲排场的设置上,剧作中的“戏中戏”以及“梦中戏”为特征明显,排场极妙。杨恩寿作品中对前人剧作有多处借鉴与改造,剧作排场的新变,在剧作中,生旦脚色体制的地位发生的动摇。也可以窥探出戏曲的脚色体制在晚清的嬗变。第四章论述杨恩寿的曲学思想。本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从四个方面重新论述:在戏曲地位观上,强调曲与诗词异流同源;戏曲批评观上,体现为重视题材和结构的戏曲创作论、重视词采和气韵的戏曲文辞论、重视口吻和性情的戏曲形象论三个方面。在对阮大铖、李渔、蒋士铨等人的评价上新意时现,并能对传统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戏曲声律观上,主要强调声韵与脚色的关系、出字口气与舞台表现的关系等方面,并针对音律之难提出解决的方法;在花部戏曲观上,以焦循的《花部农谭》表现的戏曲观作为参照对象,来分析二者花部戏曲观的异同,主要表现为焦循主要从道德角度进行规范,而杨恩寿则主要从艺术层面进行评骘,体现出花部戏曲的异趣。
其他文献
多基地声纳系统因为其相较于单基地声纳更好的探测覆盖能力而成为了海洋防卫探测的重要装备。多基地声纳系统的应用场景及任务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参与探测的平台和声纳也在向
李昂笔下的鹿港,颇似莫言笔下的山东高密乡,福克纳的美国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由此,我们可以沿着其鹿港书写的次第,追踪其对鹿港的情感流变,及作家本人不同时期的写作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众多学者开始试图去从制度层面去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强调分权条件下地
本篇写了三位不太著名的唐代诗人:崔融,乔知之,刘希夷。他们的诗各有所长,比如崔融善写边塞诗,乔知之善拟女性口吻为诗,刘希夷则善为从军、闺情诗。但他们名声不够彰显,一个
目的了解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血液透析中心91例血液透析患者,记录相关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完善实验室检查。分别以X
绿色可再生能源在开发过程中几乎没有污染和排放,风能做为绿色可再生能源其储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能的种种优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垂直轴风力机具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汉魏晋诗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继承了先秦的诗歌营养,又获得极大的发展,在风格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并且还为后来唐诗的繁荣和鼎
目的规范以空气灌肠整复方法为主的肠套叠诊治过程,以提高整复成功率,并在空气灌肠中及早判断不能整复的情况,以尽早中转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125例婴幼儿肠套叠的诊
会计政策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会计政策选择也称会计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域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当今世界呈现出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我国的对外传播活动也不断深入,新闻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因而新闻汉译英的重要性日益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