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NMs)构建纳米探针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相比于传统方法有特异性高、操作简便、检验周期短、成本低和适用性广等优点。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具有出色的物理化学和光学特性,在其表面修饰各种配体以构建探针,用于检测或成像各种类型的分析物。其中最常用的是AuNPs-小分子传感器、AuNPs-蛋白传感器、AuNPs-适配体传感器。但是,NMs(包括AuNPs)与生物基质之间复杂以及不可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实际应用,因此我们认为在AuNPs周围形成蛋白冠(Protein corona,PC)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基于AuNPs探针的靶标检测和准确定量。本文系统地设计了三种常用的AuNPs-非共价分子传感器,选择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红蛋白(Hemoglobins,Hb),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Lg),牛奶和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作为模型蛋白基质构建PC,研究PC对AuNPs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探究解决这些影响的策略。第一部分:该部分构建了AuNPs-小分子传感器,即AuNPs-二氯荧光素(AuNPs-DCF)传感器,选择BSA、Fg、Hb、Lg、牛奶和FBS作为模型蛋白构建PC,研究单种或复合蛋白质形成的PC对该传感器造成的影响。PC的存在会造成检测信号丢失和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增高。在1 mg/mL浓度的单种蛋白中,引起的信号损失率为83%(BSA)、71%(Fg)、70%(Hb)和78%(Lg),其中BSA对AuNPs-DCF的传感性能影响最大。LOD从3.39 nM(无蛋白)分别增大到19.13 nm(BSA)、11.25 nM(Fg)、11.89 nM(Hb)、16.81 nM(Lg)、17.31 nM(牛奶)和37.43 nM(FBS)。并且PC的影响与蛋白浓度的增大呈正比关系。蛋白对AuNPs-DCF探针的吸附量与蛋白影响能力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预涂PEG不能解决PC的干扰,因此我们使用数学方程式校正PC对AuNPs-DCF传感器的干扰。第二部分:该部分构建了AuNPs-抗体-DNA(AuNPs-Ab-DNA)传感器,选择BSA、Fg、Hb、Lg、牛奶和FBS作为模型蛋白构建PC。研究单种或复合蛋白质形成的PC对AuNPs-Ab-DNA传感器造成的影响。PC会造成检测信号丢失和LOD增高。在1 mg/mL浓度的单种蛋白中,引起检测信号的损失率为30%(BSA)、44%(Fg)、20%(Hb)和43%(Lg),其中Fg对AuNPs-Ab-DNA的传感性能影响最大。LOD从0.28 ng/mL(无蛋白质)增加到0.47 ng/mL(BSA),0.72 ng/mL(Fg),0.43 ng/mL(Hb),0.41 ng/mL(Lg),0.56 ng/mL(牛奶)和0.56 ng/mL(FBS)。并且PC的影响与蛋白浓度的增大呈正比关系。蛋白对AuNPs-Ab-DNA探针的吸附量与蛋白影响能力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发现在探针上预涂PEG不能解决PC对传感器带来的干扰之后,我们使用数学方程式校正PC对AuNPs-Ab-DNA传感器的影响。第三部分:该部分构建了AuNPs-适配体(AuNPs-Apt)传感器,选择BSA、Fg、Hb、Lg、牛奶和FBS作为模型蛋白构建PC。探究了相比在标准缓冲液中,单种或复合蛋白质形成的PC对AuNPs-Apt传感器造成的影响,PC均会造成检测信号丢失和LOD增高。在1 mg/mL浓度的单种蛋白中,引起检测信号的损失率为88%(BSA)、87%(Fg)、86%(Hb)和82%(Lg),其中BSA对AuNPsApt的传感性能影响最大。LOD从0.50 nM(无蛋白质)增加到2.69 nM(BSA),2.42 nM(Fg),3.65 nM(Hb),2.33 nM(Lg),2.42 nM(牛奶)和3.76 nM(FBS)。PC的影响与蛋白浓度的增大呈正比关系。蛋白对AuNPs-Apt探针的吸附量与蛋白影响能力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PC影响AuNPs与适配体的结合能力。预涂PEG不能解决PC对传感器的干扰,因此我们使用数学方程式校正PC对AuNPs-Apt传感器的影响。本文证明了PC对基于AuNPs传感器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误诊或生产浪费,强调了在分子检测中避免PC效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