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况是中唐前期非常具有求新意识的一位诗人,在那个诗歌被认为是“气骨顿衰”,气格卑弱,想象力不足的时代,顾况的诗歌以其丰富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当时的诗坛独树一帜。因此,本文将主要从顾况的创新求变出发,多角度研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试图揭示其在中唐诗坛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唐前期是一个“近体颇盛,古声渐远”的时代,大历、贞元诗人普遍偏好近体诗,尤其是五律,并且这些诗歌的题材多集中于酬赠、送别、吟咏等内容。然而,身处这种时代风气下的顾况却逆流而行,多作歌行、五古、四言等古体诗,并且大大丰富了诗歌题材。 顾况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诗人,他的诗歌创造往往别具一格,新奇巧妙,这主要体现在不同流俗的诗歌立意,纵横变化的表现形式以及穿心胁月的想象之中。尤其是那“穿天心、出月胁”的艺术想象使其诗歌充满着瑰丽浪漫的艺术魅力。 顾况诗中的意象千奇百怪,丰富多姿,这些意象包括风趣可爱,充满生活气息的神仙意象以及阴冷粗丑的极端意象。认为世俗化的神仙意象是作者对内心理想世界的构造和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心理反抗;而那些阴冷粗丑的极端意象则以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来抒发作者强烈而浓厚的情感。顾诗中这些千奇百怪的意象使其诗歌既有瑰丽浪漫的意境,又具有奇绝怪险的风格。 顾诗语言风格轻松活泼,主要分为轻松自然的散文化语言、亲切活泼的方言口语以及诙谐幽默的戏谑语言,这些语言特点使顾诗语言在整体上形成了一种轻松活泼的风格特点,冲破了大历、贞元诗坛单一的语言模式,使顾况诗歌在大历、贞元诗坛绽放出了独特的魅力。 结语部分,对全文观点进行提炼,提出顾况在唐诗转折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总结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