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yt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高危险、事故多发的行业,建筑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形势严峻。论文从建筑施工现场的角度,以突变论、系统论、控制论、权变理论、决策论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为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的实施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首先,论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的内涵和分类,对其应对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过程中的不足;从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的概念、原则和作用等方面分析其内涵,通过对比对其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应急管理过程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间的关联。   其次,对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所需保障要素进行分析整合,研究应急管理三大主要保障要素。包括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应急组织构建的理论依据、构建模型和应急组织的职责划分,应急资源的组成、配置和调配。   再次,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研究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处置。分析应急监控的内容和监控功能的实现。研究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和核心内容,政府、企业、现场三级预案体系的衔接和配合。分析应急教育的组织实施以及应急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最后,分析了建筑施工现场应急响应程序,并对基于应急预案的建筑施工现场应急决策方法、决策模型以及具体的三种决策方式进行了研究。论文还研究了建筑施工现场应急行动过程中施工企业内部、项目参与方、施工现场与外部组织三方面的指挥协调以及建筑施工现场应急恢复的具体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随之逐渐被企业管理者和学者重视。由于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所有权关系,而且企业个体又有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本性,这势必会影响供应链的系统收益。供应链协调的目的就是使得企业在追求其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供应链的系统收益也实现最大化。因此,供应链的协调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在前人
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其失败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提高技术联盟的稳定性是实业界与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联盟组织间的知识转移为视角,综合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博弈理论、统计科学理论与方法,来探讨技术联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首先对知识转移、技术联盟和技术联盟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论证了技术核心能力的知识本质,指出知识转移是
本文以转运理论为依据,创新性的引入了“部分转运”原则,以企业应急管理中库存系统的转运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应该采用怎样的转运机制;根据转运目标,应该怎样确定最优的转运量;面临多个二级仓库的情形,应该如何选取最优的转出仓库及其相应的转运量;当通过转运无法满足全部的缺货量,是否依旧可以采用转运机制,此时如何确定转出仓库及其相应的转运量;
在当今的供应链模式下,Internet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成为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平台,供应链的协同已经成为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网格被誉为“第三代互联网技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