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从长远看,只能是减少农民的数量,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因为传统农产品的产出是受土地限制的,这样农民的实际产出价值就是基本固定的,农民人数减少一半,农民的人均收入就可以提高一倍。而转移的农民是可以通过聚集效应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的。如果整个社会遵循利益均分原则的话,农民的收入增加一倍,相应地城市里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一倍,同时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民的购买力就会增加,这将有效地改变我国过早出现的买方市场,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业内部的转移,劳动力一部分先由种植业转移到林、牧、副、渔业,一部分由农业转移到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过程,在中国实际表现为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乡镇企业、工业和服务业,树立大农业的观念,立足于农村、农业 积极在农村创造条件,就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浅层次转移;第二条是向城镇(大、中城市)的转移,是指农民实现了职业的转变,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居住从而成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在中国实际表现为由农村转向小城镇,在逐步转移到大中城市的过程。 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成本收益分析这一视角,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充分考虑转移的收益和成本。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包括许多方面,既有因放弃在家务农和务工而形成的机会成本,也有在务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费用,同时也还有为了提高劳动生产力而支出的人力资本投资。从影响农民决策的角度,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概括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具体由转移费用和生存费用两部分构成。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收入可以分为毛收入、纯收入和经济收入,毛收入是指农村转移劳动力因其付出的劳动而直接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收入。纯收入是指扣除掉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关的各种成本后的净收入。经济收入是在纯收入的基础上扣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对于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与其重要性却是难以匹配的,为此,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用智慧化的管理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供水和排水管线管理工作的总体需求
微波消融仪冷却泵的作用是将微波消融手术时冷却用的生理盐水输入到微波针头部位,使其通过微波消融针头形成循环流动,从而使针头温度处于合理范围。采用当前广泛应用的3D设计
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引入相关技术可以充分挖掘历史数据蕴含的价值,为高校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指引方向,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文章通过对高校大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不孕伴宫颈糜烂,单纯不孕及正常组的血清和宫颈粘液中的抗精子抗体。结果显示:不孕伴宫颈糜烂组AsAb阳性率为67%,其中血清AsAb阳性占15%,宫颈粘液AsAb阳性占52%,单纯不孕组AsAb阳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从语音上看,医学英语与普通英语的读音规则、发音方法没有什么差别.从语法上看,医学英语虽然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大量使用被动语态、非谓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