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皮树无性系亲本选配及胚胎发育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e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 Wanger)又名光皮株,属山茱萸科(Cornaceae)株木属阔叶落叶乔木。全果含油率高(33%~36%),是多用途高产木本油料树种。该树种抗逆性强,生态适应幅度广,是荒山荒地、水土流失区等边际土地造林的优良树种。本研究选择了7个光皮树无性系为实验试材,采用比较形态学方法、石蜡切片技术、荧光显微技术、扫描电镜技术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方法,对其农艺性状多样性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光皮树杂交亲本选育依据;观测分析了光皮树花粉粒形态活力及萌发特性、胚囊发育过程、胚胎发育特点、杂交授粉至果实成熟过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光皮树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杂交授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提高杂交结实率和杂交胚胎的拯救等提供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7个光皮树优良无性系的2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04%~94.30%,其中叶形态的变异系数最高(45.27%~94.30%);表型分化系数为45.27%~96.40%,即各性状的遗传较为稳定。花序、果实形态、果实含油率以及果穗果数因子是主要的遗传因子,是光皮树无性系性状遗传的主要来源。(2)依据主成分因子得分可将7个光皮树优良无性系聚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无性系713,叶椭圆形不卷曲,单一果穗果数多,果实较大,花序较大,为产量高的类群)与第Ⅲ类群(无性系B03,叶绿色长披针形,含油率高,含水率低,花序较小,果穗较大,是高油脂含量类群),两类群杂交具有获得高产、高含油率目标资源的潜力。(3)7个不同无性系间花粉大小差异不显著,但外壁纹饰差异较大,极面沟距的变异系数最高,且遗传最为稳定。当花序中75%的小花开花时花粉活力最高,整花离体保存在4。C条件下1个月内可保持较高花粉活力。授粉后,多数花粉可在柱头上正常萌发,72 h后花粉管即可进入子房。(4)光皮树胚囊发育为蓼型,其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期:大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胚囊时期、二核胚囊时期、四核胚囊时期、八核胚囊时期。胚胎发育过程依次为:球形胚、心形胚、山形胚、鱼雷形胚以及成熟胚时期,其中,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还可分为:球形胚,梭形胚及三角形胚时期。在杂交授粉30d后形成球形胚,子房膨大。(5)光皮树胚胎发育末期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变化平稳,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胚囊发育时期处于较低水平,而在进入胚胎发育阶段活性处于较高水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