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农业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网络化信息服务的迅猛发展,用户获取信息和相关服务的方式以及信息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深入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价值,在继续发挥国家文献战略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农业信息用户群体的个性化、知识化的新需求和新特点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是亟待认真深入研究的问题。本论文介绍了信息服务模式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影响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总结了当前的信息服务模式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在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信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时期国家农业图书馆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模式。并进行了信息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最后对信息服务模式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本论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每个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内部环境是直接与信息服务业务工作相关的要素,包括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业务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用户环境、合作环境和竞争环境。二、国家农业图书馆当前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传统到馆文献服务模式和基于国家农业图书馆科技文献与信息服务平台的集成化信息服务模式。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及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国家农业图馆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着不足,这与国家农业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进程是脱节的。三、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用户主要分为五类群体:农业科研人员、农业管理决策者和经营者、农业技术开发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和学生群体,每类群体在利用信息服务的目的和对信息及服务的需求上都有各自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的结构也将越来越复杂。农民作为一个很大的潜在用户群体,图书馆应对他们的需求给予重视并在信息内容和服务手段上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化服务。四、提出国家农业图书馆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模式所要实现的目标、功能和结构;提出构建该模式的逐级推进策略和构建过程策略,并据此构建了开放一体化的文献信息自助服务模式、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以及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模式的三个子模式。这三个子模式所实现的功能是逐级深入的,分别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无差别共享和无障碍获取,基于个人信息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及面向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功能,充分体现了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理念和要求,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自主化、个性化和知识化的集成化服务。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能够对国家农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进而对信息服务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