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雕塑的写意内涵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hl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雕塑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历史的遗痕,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语言,反思社会历史文明的历程,彰显现代文明的精神面貌。城市雕塑既可以歌颂革命的功勋,纪念历史人物,宣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又可以装点环境,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陶冶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中国的城市雕塑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但是,中国城市雕塑快速发展的几十年还属于城市雕塑历史的初级阶段,城市雕塑的“进化蜕变”并不尽善,有很多问题值得提出探讨和研究。当西方公共艺术概念引入中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城市雕塑的形式材料多元化发展以及艺术风格的创新。这固然对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西方雕塑理念进入中国并成为主流之后,我们本国的雕塑事业却仿佛丢失了传统,瘦弱的东方文化正在遭遇强壮的西方文化的侵袭。中国艺术的魅力在于中国艺术的本原,而中国的城市雕塑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思想上就是对中国艺术本原的认识不清,这个本原就是本文所要提及的“写意精神”。中国城市雕塑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艺术传统的影响,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造型特色。当中国城市雕塑的内涵与中国本土哲学文化与艺术有巨大的矛盾的时候,那么就要进行新一轮的对中国艺术指导思想的探究。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矛盾,如果要想在展现中国城市雕塑的魅力以及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寻求到较好的突破口,这就需要中国雕塑家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写意思想内涵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研究。过去过多地使用“西式法”来塑造中国本土的城市雕塑,这在文化上有陌生感,中国文化中那种肃穆、灵秀的气质是西方解剖式的理性表达所难能表现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更多的对传统的认识基础上,发展本土城市雕塑的风格,来推动中国城市雕塑事业的发展。对今天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来讲,这种心态、这种精神不要保守在以前固有的认识,应该用与时俱进的认识来对待传统、来研究传统。这样创造出底蕴深厚的城市雕塑作品才是大道上的探索精神,在研究中国城市雕塑的内涵以及其文化价值的时候,是具有必要性和必须性的,并且具有时代意义。本文旨在对中国城市雕塑做出简要的回顾和分析,说明中国城市雕塑中写意精神的重要性,寻求中国当代城市雕塑与中国写意精神的衔接,并提出建立起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城市雕塑的艺术理念和方式。
其他文献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党的作风建设,可用两句话概括: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作风建设的进步速度,特别是不少地方和部门的进步速度,还慢于问题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财政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日前印发了《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中央部
期刊
第一,可以说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爱和被爱的需求。我所说的爱是指对另外一个人的关注和行动完全是为了他好。通常,我们认为爱是日常工作范围以外的东西,但是变革型领导者清楚地知道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
前段时间翻家谱,发现里面有几句家训:人前不露怯,远足不露财,内外当整洁,自奉须俭约。总觉得曾祖母就有这样的遗风,秉持了祖上的训条,日子再苦,命运再舛,也避免以悲苦之色示人。我想这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走近中央全会”的新景象。每年例规举行中央全会,都是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公开方式,在第一时间公布消息或发表文件,积
国际社会第一份《世界残疾报告》已于2011年6月正式发布。该报告秉承《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的精神,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作为其理论架构,分九章探讨了残疾与残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频现创新举动,在现有政治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对政治组织形式或行政方式进行突破,并引发各方关注。但许多创新活动常常难以持久,创新成果往往难以延续。原改革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管局党组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采购工作要求,迅速行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