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的发生教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uantu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物线作为三大圆锥曲线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数学家对它的研究长达两千多年,其研究成果又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抛物线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实用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和教师对抛物线概念的处理相当简洁,学生未能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焦点和准线,学生不知这两个量从何而来,另外学生对于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之甚少,未能产生足够的学习动机。发生教学要求展现知识的自然发生过程,本文以此为理论出发点,从数学史、知识逻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生活实际出发,从知识发生的角度设计抛物线教学,期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认识抛物线。本文首先研究抛物线的历史,从中找出抛物线概念的本源与现行教材中轨迹定义的联系,并研究前人是如何发现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对14部历史数学教材和现行的外国中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对比,寻找合适的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老师的教学现状,设计抛物线概念引入和实际应用的4个教学方案。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在抛物线内容上的认知基础、对本文教学设计的接受程度和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了解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对教学设计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笔者将其中一种设计付诸课堂实践,以检验真实效果。通过分析上海三所重点高中,两个年级共477名同学和21名高中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内容,以及一节课堂实录,得到了如下结论:(1)学生对抛物线持有较为丰富的直观印象,了解物体被抛掷之后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生活中的实例和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圆锥曲线中的抛物线联系起来。(2)相比于基于课本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都倾向于基于发生教学法的抛物线概念设计。学生对概念的历史和背景知识感兴趣,但少数高中数学教师愿意尝试使用基于数学史的教学设计。(3)高中生的抛物线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具体的操作过程与伽利略和塞斯洛夫的方法具有历史相似性。部分教师愿意尝试抛物线应用的发生教学设计,更多的倾向于在拓展课上介绍。(4)本文中的一种发生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得到学生的肯定,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发生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中,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了抛物线的轨迹定义,从而改善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最后给出一些教学启示,以供中学教师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血压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Ang)和内皮素1(ET1)水平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干预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腹主
对二元函数极值的进一步探讨孟庆贤在函数极值问题讨论中,与一元函数的情况相比,多元函数极值的讨论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二元函数的无条件极值,教材中仅给了一个定理,共内容为:设f(x)有稳
自中世纪华丽奥尔加农形式的加花装饰起,直至现在的音乐作品中都有着装饰特征可寻,然而,装饰性唯独在巴洛克时期成为主流的音乐风格之一。为何装饰性唯独在巴洛克时期成为主流风格之一,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的装饰性音乐表现入手,进而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详细梳理,凸出其独特性。进而究其原因,历史背景、社会风俗、审美趣味等都是装饰性音乐风格成为巴洛克时期主流音乐风格的原因。首先,对
人才思想是司马光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治通鉴>的"臣光日"及其它一系列论著中有着较充分的体现.司马光认为在封建的守成和进取阶段,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要选
初中阶段作为人生的重要成长时期,是未来人生道路的一个重要起点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初中阶段对中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生命教育,对其认知感受和体验生命的美好,对其走向社
实际应用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流,例如:电子商务交易记录、网络搜索请求、电信通话记录等,这些数据流中隐含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知识亟待挖掘。然而,由于数据流具有的快速性、无
目的:为提高乳腺癌保乳手术效率,缩短手术台上等候时间,提高冰冻制片质量,对送检流程环节实施优化管理。方法:2015年1-12月实施流程优化前,我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628例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辅助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87例前牙缺失修复辅助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采用缺失修复辅助无
目的探讨分析Carto引导下心房纤颤消融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2年4月我院行Carto引导下心房纤颤消融患者4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12例。
秦腔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一个戏曲剧种,具备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戏曲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彰显了西北文化的气势和独特的西北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