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影响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及其作为胃癌治疗靶点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NOS3)是一氧化氮合酶家族成员之一,是参与细胞内一氧化氮生成的催化酶。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了NOS3在乳腺癌、肠癌、胰腺癌及前列腺癌中参与促进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免疫反应和肿瘤细胞凋亡等。但是,目前关于NOS3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仍然较少,并且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还不全面,有待深入挖掘。胃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多数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进展期,虽然以胃癌根治切除术为核心的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约1/3的胃癌患者手术后复发。在胃癌中,腹膜播散几乎占胃癌复发的50%,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只有7-16个月。因此,进一步探索预防和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方案对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NOS3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标志物及其作为胃癌腹膜转移治疗靶点的价值还没有研究报道。蟾毒灵提取自常见的中药蟾酥,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作为华蟾素的主要有效成分,蟾毒灵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蟾毒灵可以促进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其他恶性生物学过程。然而,蟾毒灵对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并且NOS3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还不清楚。研究方法:1.从UCSC Xena、GEO数据库和CCLE数据库下载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及人类癌细胞系中NOS3 mRNA表达数据和肿瘤患者的表型数据;2.分别比较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及癌细胞系中NOS3 mRNA的表达水平;3.t-检验比较各肿瘤类型中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NOS3表达水平;4.t-检验比较各肿瘤类型中早期肿瘤和晚期肿瘤的NOS3表达水平;5.Kaplan-Meier、Log-rank和COX回归分析检验各肿瘤类型中NOS3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6.免疫组化实验检测收集的90例胃癌患者病历组织中NOS3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数据和生存之间的关系;7.使用siRNA或NOS3抑制剂(L-NAME)干预胃癌细胞中NOS3的表达,或者使用蟾毒灵处理胃癌细胞;8.MTT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9.粘附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粘附于基质胶的能力;10.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11.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中NOS3、p-NOS3(Ser-1177)、EMT过程关键蛋白、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12.使用MKN-45P细胞构建胃癌腹膜转移裸鼠模型,统计终止实验时裸鼠的腹膜转移瘤数量和质量、腹水体积,免疫组化实验检测NOS3、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基于泛癌症分析研究NOS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1.1 NOS3 mRNA在各种肿瘤类型中的表达水平是不同的,其中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1.2 NOS3 mRNA表达水平位列前三名的细胞系为在胃腺癌、结肠腺癌以及神经系统肿瘤组织的细胞系;1.3 NOS3 mRNA在直肠腺癌、胃腺癌、胰腺癌、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癌、皮肤黑色素瘤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4皮肤黑色素瘤中,NOS3在分期较晚的患者中表达更高。胃腺癌中,NOS3表达与肿瘤分期之间未显示出显著的关联;1.5 NOS3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缩短;1.6综合TCGA-STAD和GSE29272数据集分析,发现NOS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7免疫组化实验检测我们收集的90例胃癌患者病理组织发现NOS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NOS3在胃癌腹膜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2.1选择胃癌细胞系MGC-803和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系MKN-45P进行细胞实验,使用siRNA敲低NOS3表达后,胃癌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EMT过程被逆转;2.2 L-NAME抑制NOS3表达后,胃癌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EMT过程被逆转;2.3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胃癌中NOS3可能通过MAPK通路调控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2.4胃癌细胞中干预NOS3表达后,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MAPK通路活化被抑制。第三部分:蟾毒灵抑制NOS3活性对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响。3.1蟾毒灵通过与NOS3蛋白结合降低其磷酸化(Ser1177)水平;3.2蟾毒灵处理胃癌细胞MGC-803和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系MKN-45P后,胃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被明显抑制,EMT过程被逆转;3.3使用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系MKN-45P构建胃癌腹膜转移裸鼠模型,结果发现实验组(蟾毒灵单药,L-NAME单药和双药组)裸鼠的腹膜转移瘤数量、质量和腹水体积明显减少;3.4实验组裸鼠腹膜转移瘤中NOS3蛋白表达降低,E-钙粘蛋白表达增多而波形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通过分析公共数据集以及收集的胃癌患者病理组织,我们证实了NOS3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NOS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OS3通过MAPK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定植能力以及EMT过程。NOS3可能通过MAPK通路正向调节胃癌的腹膜转移过程,导致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Ser1177磷酸化是NOS3的主要活性形式之一,通过筛选发现蟾毒灵是以NOS3为靶标的临床治疗药物,它可以降低NOS3的磷酸化水平来抑制NOS3的活性。蟾毒灵可通过抑制NOS3-MAPK信号通路阻止胃癌腹膜转移的进程。这些结果提示我们NOS3可能是胃癌患者预测总生存时间的生物标志物,并且是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蟾毒灵可能通过抑制NOS3活性,下调MAPK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胃癌的腹膜转移进程。本研究为蟾毒灵腹腔内灌注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研发人工骨植入材料仍然是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热点。钛和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机械特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各种骨替代材料。但由于钛合金是惰性金属,不能提供有利于周围骨组织生长的生物微环境,常常导致骨植入材料的愈合时间长甚至失败。通过材料表面修饰的方法,在保持其良好的机械性能的同时,可以赋予钛合金生物活性,提高宿主组织的生物学反应。骨组织的再生和重塑过程需要多种生理信号,包括生化、电和
水产养殖中过量的杀菌剂和抗生素等危害物长期积累会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由于传统的处理方法(如过滤法、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处理时间长(60min以上)、效果差(效率在50%以下),因此,开发新的高效降解方法意义重大。
期刊
目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炎(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HT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以CD4+T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浸润,因Th1细胞、Th17细胞等CD4+T细胞数量增加,产生了大量的TNF-α、IL-6等细胞炎症因子,进而导致甲状腺细胞凋亡、坏死,最终进展为甲状腺功能衰竭。近年提出的
目的:疟疾在全球广泛流行,是一种以蚊媒为载体传播的热带寄生虫疾病。作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疟疾对于儿童的生命构成了极大地威胁,尤其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根据2020年11月出版的最新疟疾报告显示,在2019年全世界仍有近87个国家处于疟疾流行区域,共发生约2.29亿例疟疾感染病例,与2000年疟疾发生病例相比,下降了约0.09亿例。纵观疟疾死亡病例,我们发现在过去的20
目的:酒精是最常见的毒物,也是参与并影响颅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经常酗酒会引发机体脑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脑神经细胞出现变性,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现阶段医疗技术对因酒精引发的脑组织损伤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因此探究该病症的发病机理对于酒精性脑病的早期预防和临床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酒精可通过多个环节造成脑细胞损伤,但其具体作用环节十分复杂。除酒精直接造成的神经毒性作用,其间接损
目的: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独立易感因素,同时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时临床表现更重,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花费更高,但其加重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的研究证实肺部感染时,感染组织局部会出现缺氧微环境。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低氧反应元件,在细胞组织氧浓度下降时激活,并激活一系列下游分子的转录及表达,既往研究表明HIF-1α参与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通过观察在糖尿病小鼠肺
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组病因未明、致残和致死率高的、最具破坏性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大约是0.7-1%。SZ是具有高度遗传性的疾病,父母一方为SZ,其子女的终生患病率为13%,发展为SZ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多,提示此部分人群为SZ的遗传高危人群(Nonpsychotic Biological Genetic High Risk,GHR),
目的: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和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两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情感障碍。当BD以抑郁为首发症状时,两种情感障碍鉴别诊断困难。对MDD患者进行随访可以从主观症状学角度对两种疾病进行早期识别,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 MRI)则可以从客观角度为两
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由卵巢功能下降导致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紊乱。近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代谢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影响骨代谢的菌种及其调控方式仍然未知。研究发现,人体肠道是除松果体外褪黑素产生的主要场所,胃肠道内褪黑素及其受体表达量是松果体的400倍。肠道内存在一个肠道细菌生态系统,也有自身的生物钟节律,并与宿主节律互相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可以促进宿主的机体健
目的:脑出血是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因引起的脑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出血,是卒中的一种最常见的亚型。脑出血疾病每年发病率约占卒中总发病率的10%-15%。脑出血能够导致大脑发生一系列急剧的病理性变化,包括血肿压迫效应、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细胞凋亡等。早期症状的迅速恶化导致脑出血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目前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降低颅内压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