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TET)起源于胸腺上皮,是成人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临床上通常依据Masaoka分期及WHO组织学分型判定其良、恶性,但是有时缺乏敏感性,故探索识别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标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JAK激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JAKs/STATs)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分析胸腺上皮肿瘤中STAT3的表达情况,探索其表达与胸腺上皮肿瘤良、恶之间的关系及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胸腺上皮肿瘤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STAT3蛋白染色结果以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显色,按阳性细胞比例评定阳性表达。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400),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癌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切片中0~10%细胞染色棕黄色者判定为阴性(一),10%以上细胞染色为棕黄色者判定为阳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计数资料相关分析通过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判断生存差异性;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TAT3蛋白阳性表达与Masaoka分期(P<0.05)、WHO组织学分型(P<0.05)相关,未发现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相关性;(2) STAT3蛋白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者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转移分别为12例(35.3%)与2例(4.3%),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STAT3蛋白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61.1%)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97.7%)(P<0.01);在MasaokaⅢ期、Ⅳ期及WHO B3、C型中STAT3蛋白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35%、35%)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92.31%、91.67%)(P<0.01);(4)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TAT3蛋白阳性表达是胸腺上皮肿瘤独立的预后因素(HR=9.325,P=0.044)。结论: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TET组织和20例瘤旁正常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ET组织中阳性表达36例(45%),与瘤旁正常组织(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STAT3蛋白可能在TET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其可能成为诊断TET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指标。统计表明STAT3蛋白表达与Masaoka分期(χ2=13.742,P<0.05)及WHO组织学分型(χ2=8.623,P<0.05)有明显相关性,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TET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提示STAT3的过度表达可能促使胸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抑制其凋亡,其过度激活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形成及发展。统计显示STAT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本组80例TET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81.3%,STAT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61.1%)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97.7%)。术后随访结果显示,STAT3蛋白阳性表达者复发/转移率(35.5%)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4.3%),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表明STAT3是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STAT3是TET预后的重要指标:STAT3表达阳性者预后差,表达阴性者预后较好,其对判断复发/转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以作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