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呕吐毒素与重金属镉联合暴露的肠道毒性作用机制及毒性筛查方法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呕吐毒素(DON)是小麦等谷物食品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具有致吐、厌食等肠道毒性,而镉(Cd)是食品及土壤中污染最严重的有毒重金属之一,其从土壤到农作物的迁移速率极高,可污染大多数食品。DON和Cd在食物链中共同暴露产生蓄积作用,调研显示,黄河中游、东南沿海等谷物部分主产区同时是两者的中-高水平污染地区,谷物食品如面粉、面包等均受DON和Cd污染严重,因此人群面临DON+Cd的联合暴露风险。膳食摄入将导致肠道成为高水平DON和Cd同时作用的器官,且两者共同毒性作用于肠道,因而,对DON+Cd的肠道联合毒性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肠上皮细胞HT-29模型和秀丽隐杆线虫慢性暴露模型相结合,通过体内、外模型联合评价DON+Cd的肠道联合毒性效应,探究其作用机制,并建立基于作用机制的可视化联合毒性筛查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DON和Cd肠道毒性的体外模型建立与评价。通过八种细胞系的增殖活性测定,发现HT-29、Caco2等肠道细胞对DON有一定抵抗力,Compu Syn拟合DON暴露HT-29细胞12、24、48 h的IC50值分别为167.08、143.74、15.95μM,相应Cd的IC50值分别为157.47、44.42、6.60μM。基于IC50值分析,DON对HT-29细胞的毒性弱于Cd,但基于Fa-dose曲线分析,低剂量水平的DON毒性强于Cd。以此时间维度的毒性规律,设计模拟实际膳食平均暴露比(1:1,μM:μM)及DON的肠道合理浓度(0.84-33.78μM)和基于毒理终点效应(IC50:IC50,1/16 IC50-IC50)的体外多维联合染毒模型,从比率、时间和剂量角度分析DON+Cd的整体毒性趋势。结果显示,与单一毒物相比,等摩尔比率下DON+Cd联合染毒24、48 h整体毒性变强(κ>1),12 h整体毒性变弱;IC50比率下联合染毒12、24 h整体毒性变强(κ>1),48 h整体毒性变弱(κ<1)。该联合染毒模型为后续从时间维度和比率维度全面研究DON+Cd的联合毒性效应提供基础。2.基于HT-29模型毒性规律的DON+Cd联合效应研究。以CI模型分析,DON+Cd的联合毒性呈现时间导向和剂量导向的变化规律,两种染毒比率在长时染毒(24、48 h)中显示相似的联合作用趋势,但在短时染毒(12 h)有所不同。等摩尔比率下,低剂量的DON+Cd(DON≤6.75μM)随暴露时间的增加(12-48 h)从协同作用变为拮抗作用,而高剂量呈相反的联合作用趋势;在IC50比率下,低或中高等水平的DON+Cd(DON≤1/2 IC50)随时间(12-48 h)呈协同作用到拮抗作用的变化,而最高剂量(IC50)始终呈现协同作用。该联合效应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探究DON+Cd的联合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剂量和染毒时间依据。3.基于DON+Cd对HT-29模型联合效应的mRNA调控及联合毒性作用机制分析。根据前述DON+Cd在时间维度的拮抗和协同作用变化规律,结合RNA-seq、流式细胞术和RT-qPCR,从分子水平和细胞功能响应水平,分析毒性机制。分子水平上,DESeq的重叠分析结果表明,DON对mRNA的调控效应受Cd影响,该调控效应并非加和结局,时间维度的响应符合前述毒性变化趋势(DON vs DON+Cd,5133个mRNA/24 h,2643个mRNA/12 h)。共享通路水平上,TNF-MAPK-AP-1-IL-1B信号级联参与DON+Cd的协同和拮抗效应;细胞功能响应水平上,DON+Cd上调ROS、Ca2+和MMP,加剧氧化应激失衡,导致紧密连接Claudin-2和Claudin-5的代偿上调。非共享通路水平上,脂肪合成与代谢(甘油磷脂、花生四烯酸、甾体、鞘糖脂)、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蛋白质消化吸收、聚糖和免疫等与DON+Cd的协同作用有关;鞘糖脂、聚糖、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免疫等与DON+Cd的拮抗作用有关;上述10种毒性通路中有8种通路与脂肪代谢有关,说明脂肪代谢为DON+Cd联合作用的重要毒性机制。上述TNF、MAPK、氧化应激、脂肪代谢的机制分析得到RT-qPCR验证,并将在后续体内模型和体外筛查模型中进一步确证。4.DON+Cd慢性共暴露线虫模型构建及肠道毒性机制分析。在前述体外模型毒性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模拟实际污染水平下DON+Cd联合暴露对线虫的肠道毒性效应,确证体外模型的氧化应激和脂肪代谢毒性机制。结果显示,DON对线虫的氧化应激和脂肪代谢干扰是其肠道毒性的重要作用机制,而Cd显著增强DON引发的体长发育抑制和摄食抑制,抑制率分别由22.38%和16.80%上升为33.92%和40.45%;Cd加剧DON引发的肠道ROS应激和脂褐素累积,削弱肠道hsp16.2应激;DON+Cd联合暴露显著调控POD-2(1.97×103倍)、CTL-2(1.62倍)、MTL-1(11.81倍)和MTL-2(15.68倍)等脂肪分解与合成、氧化应激和金属硫蛋白等基因。通过分子应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ROS与摄食水平和体长发育高度负相关,明确了12种胁迫分子中存在23对高度关联的基因对。确证了DON+Cd联合暴露的肠道毒性效应是氧化应激和脂肪代谢综合作用的结果,与HT-29细胞模型的毒性机制结果相符。5.基于MAPK/AP-1信号转导的DON+Cd联合毒性传感筛查方法的建立。在前述TNF-MAPK-AP-1-IL-1B通路对DON+Cd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AP-1家族应激,以特异性结合位点AP-1 site为毒性通路标志物,建立DON+Cd的联合毒性筛查模型。结果发现,DON显著上调FOSL2、FOSB、FOS和FOSL1等六种AP-1转录因子亚基,DON+Cd显著影响DON对FOSB和FOS的调控。基于AP-1 site串联序列的AP-1 site-mCherry-HEK293模型子代活力良好,mCherry信号对阳性底物响应稳定。与DON或Cd相比,0.5-10.0μM的DON+Cd诱导显著增强mCherry信号,该结果进一步验证前述HT-29模型的MAPK/AP-1毒性通路,且该荧光细胞传感器可用于DON、Cd及其联合毒性的简单可视化筛查。综上所述,本文设计模拟实际膳食暴露情况和基于毒理终点效应的DON+Cd联合暴露的体、内外研究模型,考察了短时、长时联合暴露下的肠道联合毒性作用规律,发现平均污染水平的DON+Cd慢性联合暴露导致肠道毒性的协同增强,明确了DON+Cd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毒性作用机制,并基于所得毒性通路的转录因子,构建荧光细胞传感模型,实现接近实际污染水平的DON+Cd联合毒性的简单、快速、可视化筛查,为DON+Cd的联合毒性研究及联合毒性筛查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主要特点是肠黏膜炎症,临床反应严重且复发频繁。但长期使用传统药物(布尼奈德、5-氨基水杨酸和氢化可的松)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副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新的治疗方法如单克隆抗TNF-α、益生菌、益生元、不饱和脂肪酸等代替传统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干扰宿主免疫反应。尽管益生菌调节肠道屏障、缓解结肠炎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是关于益
肥胖症是指机体受多因素影响而导致的脂肪过度堆积或异常分布的一种慢性代谢型疾病。众所周知,肥胖率近年来迅速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超重和肥胖在过去40年里持续增长,并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后果。排除病理因素,能量代谢紊乱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能量食物摄入和低能量消耗会导致脂肪堆积和白色脂肪组织增生,并且会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以作为重塑肠道菌群的手段修复肠道菌群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对饮食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本论文以抗营养因子、中药潜在有害物质和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制备了针对大豆胰蛋酶抑制因子、噁唑烷硫酮、秋水仙碱、乌头碱、松香酸、马兜铃酸、铅离子和汞离子的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这些抗体建立了相应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1、抗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1)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得到了可同时识别BBI和KTI的配对抗体3
由于真菌毒素污染会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真菌毒素的精准测定在食品安全分析中非常重要。长余辉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余辉发光性质,可以有效避免复杂样品基质自发荧光及散射光的干扰,对于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利用长余辉纳米材料特殊的余辉发光性质,结合适配体识别、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磁分离和比率型探针等手段,构建多种快速、灵敏和实用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测定,主要研究结果
面团冷冻是烘焙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革新技术。酵母在冻藏过程中活性下降被认为是导致冷冻发酵面团品质劣变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多以酵母悬浮液体系中的酵母冻藏作为评测其性质变化的文献研究结果不能完全反映酵母在真实冻藏面团中性质变化及其对面团性质影响。此外,冻藏期间酵母性质对面包质构、风味、色度及储藏期面包老化行为的影响也鲜有报道,这些缺失很难从根本上清晰地揭示酵母对冷冻面团品质劣变的影响。因此,本课题拟通过
环糊精水解酶(Cyclodextrinase,CDase)是糖苷水解酶家族13(GH13)中第20亚家族(GH13_20,又称为新普鲁兰酶亚家族)中的一员,通常可以作用环糊精(Cyclodextrin,CD)、淀粉和普鲁兰多糖等底物。其中,对CD的水解速率高于其他底物。麦芽低聚糖通常是2~10个葡萄糖单元由α-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低聚糖,具有良好的加工适应性和功能营养特性。CDase由于其能打开
环锭纺一直是占据纱线生产总量80%以上的重要纺纱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环锭纺纱产品性能,集聚纺、柔洁纺等环锭纺纱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通过减小加捻三角区或在线降低纤维模量等方式改善所纺纱线性能。本课题依据环锭纺成纱原理与棉纤维特性,研发了给液纺纱技术,通过直接接触形式对前罗拉钳口与导纱钩之间的加捻段纤维须条进行给液处理,利用液体与棉纤维间的润湿与粘合以及机械作用贴伏毛羽,并将其再次卷入须条内部,从而
致病菌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产生耐药性,药物的抑菌效率降低,致病菌感染加重。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化学反应位点,具有独特的抑菌机制,不易引发耐药性,成为新型抗菌剂的研究热点。其中二硫化钼(MoS2),相比于金属、光催化型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负载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比于石墨烯,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在抑菌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MoS2表面带负
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是人肠道中丰度最高的双歧杆菌,应用最为广泛的益生菌之一。具有拮抗致病菌、调节免疫反应、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肠道动力等诸多功效,并且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认证为安全可食用菌种。2010年,我国卫生部将其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长双歧菌株为日本的BB536、丹麦的NCC2705,中国尚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血清型是该菌危害性判定和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根据抗原结构的差异,沙门氏菌可分为50多个血清群,2600多种血清型,复杂多样的血清型增加了传统检测和防控方法的难度。以核酸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其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逐渐成为可取代传统检测方法最具潜力的检测技术之一。而检测分子靶标的特异性和数量是建立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快速检测技术的瓶颈。本论文针对目前食品来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