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将进行一次变革。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果语文教师对教学结构不能完全理解、不能正确分析其构成要素、课堂教学结构不合理,就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所以,本文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的新阐释,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新途径。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历程。此部分旨在探讨语文界多年来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解与研究,寻求其可资借鉴和吸收的成果,并反思其不合理之处,以便于在新课程标准下进一步完善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第二部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必要性。鉴于目前语文教学要素中还存在着影响课堂教学结构达到优化的因素,此部分条分缕析三个问题,即知识结构中语文教材建设的滞后状态、认知结构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活动结构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指出教学结构中不合理部分必须被调整,忽略的部分应得到重视,否则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无法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第三部分: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新阐释。此部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角度来分析语文教学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语文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活动结构,阐明三个子结构相互作用并产生综合效应,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只有认清课堂教学结构,以现时的眼光去观照其要素及特点,才能有意识地促使教学结构达到优化。第四部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途径。语文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应立足于教学系统中的每个构成要素都达到“优质”这个根基上。所以,此部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达到教学结构优化的途径,即优化知识结构需要用实用性语文知识取代概念性语文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则需要把握心智活动的个性特征,优化教学活动结构就需要精心构建教学活动设计。总的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的,就必须使教学处于优化的课堂结构之中。而课堂结构的优化,首先需要其构成的各个要素达到优化,并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进入最优境界,获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