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大肠癌组织Mina53、CA19-9和P5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探讨Mina53蛋白异常表达与大肠癌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分析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Mina53和CA19-9、P53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华北石油总医院肛肠外科住院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性别及年龄不限。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病理分级参照2000年WHO分级标准;(2)病历资料齐全;(3)术前未行放化疗。排除标准:(1)术后病理非大肠癌;(2)合并其他慢性消化道的疾病;(3)30天内曾患急性胃肠系统疾病;(4)病历资料不全;(5)术前曾接受放疗或化疗。经筛选大肠癌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取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癌灶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距癌灶边缘≥5cm且经显微镜下证实)标本。标本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48小时,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Mina53和CA19-9、P53的表达。数据利用SPSS11.0软件,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HE染色高倍镜(10×40)下发现:肿瘤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大而深染,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免疫组化染色Mina53和CA19-9、P53阳性染色均呈黄色,颗粒状;Mina53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胞浆中少量表达。CA19-9在细胞膜和细胞浆内均有阳性表达;突变型P53蛋白呈弥漫性分布,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高倍镜(10×40)下观察并计数,对各研究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1.大肠癌组织中Mina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CA19-9、P53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中CA19-9、 P53的阳性表达增加;2.大肠癌组织中Mina53的表达与癌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3.大肠癌组织中Mina53和CA19-9、P53的表达均呈正相关。 结论: 1.Mna53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提示Mina53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定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同时Mina53也有望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特异性靶点。 2.大肠癌组织中Mina53的表达与癌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临床对大肠癌病情的判断。 3.大肠癌组织中Mina53和CA19-9、P53的表达均呈正关联,提示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降低大肠癌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