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男色文化比较研究--以16至19世纪为中心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2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男色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男色又称男风,指男子出卖色相、以美色受宠,而其对象大多为同性。在日本,男色指男同性恋、众道、男娼。中国从先秦时期到清代,日本从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男色文化现象持续不断,尤其是16至19世纪的男色文化,在中日两国均达到顶峰时期,19世纪以后开始逐渐衰退。两国的男色文化在许多方面显现出既相似又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本文主要以16至19世纪中日男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较全面地搜集和整理相关中日文文献,并在充分吸收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中日两国男色文化现象的异同点及其成因,探讨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为当今的同性恋现象研究提供学术借鉴。
其他文献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优势互补与互利互惠的贸易格局不仅关乎两国发展,更是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然而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一直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201 8年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批评话语分析(CDA)近几十年里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交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并开启了不同层次和各个领域的语言研究。但是目前CDA在对语篇生成和理解的社会机制和过程进行心理和认知的阐释上还没有提
学位
为了出色地完成作文教学任务,提高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效率,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作文教学实践总结了八
模糊标签语在英语口语中较为常见,但是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正确和得体地使用该类表达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因为他们对于这类表达方式的认知程度不足所导致的。本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