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目前的重要战略任务,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是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由于企业既是产生污染的主要源头,又是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的微观主体,其自身环保责任的承担情况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要。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最为直接的反映了其自身环保责任履行状况,并且这一信息也成为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企业在环境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社会各群体对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及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却不容乐观,披露的环境信息普遍存在着重要指标信息缺失、刻意掩饰等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环境信息的参考利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积极性,近些年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绿色金融”政策,在资本市场上加强对融资企业环境资质的审核,使得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着更多的压力,而这种由环境因素带来的融资压力是否会促使企业积极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外部独立审计可以对信息质量起到治理作用,且这种治理效果会受到事务所及审计师声誉影响。目前,在我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行绿色金融的背景下,污染性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日益增加,进而有可能直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高声誉的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较全面的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借以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这种关注是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呢?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2013至2017年沪深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对绿色金融政策、审计声誉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进一步讨论了绿色金融政策的推行对审计声誉与环境信息披露状况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促进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和借鉴。本研究的主要实证结论如下:(1)绿色金融政策对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民企要强于国企。(2)审计声誉对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民企要强于国企。(3)绿色金融政策对审计声誉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企业的管理实践提出了建议:企业要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工作,重视环境绩效管理,防范环境风险,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政府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绿色金融政策,从而有效督促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要重视外部独立审计所发挥的治理作用,实现公司内外部治理的良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