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的物理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graphene)是呈六方排列的碳原子组成的具有单原子层厚度的准二维晶体材料。石墨烯表现出独特的线性色散的能带结构以及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化学属性和新奇的特性,如室温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的量子输运、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弹道输运等特性,并在柔性显示、生物医药学、超高速纳电子器件等领域展示出独特的应用前景。  碳化硅外延石墨烯被广泛认为是实现石墨烯高频器件应用的可行并有效的技术路线之一。然而,目前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的性能提升遇到了技术瓶颈,即通过传统碳化硅热分解方法在SiC(0001)(Si面)以及SiC(000(1))(C面)得到的外延石墨烯与机械剥离法得到的石墨烯或理想石墨烯在性能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限制了碳化硅外延石墨烯在高频电子学器件领域的应用进程。因此,研究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的各种基本物理特性,对探究影响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电学输运性能的关键因素,改进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的性能,拓展碳化硅外延石墨烯在电子学器件领域的应用范畴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针对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的非谐声子效应、电学输运性能、结晶取向以及氮掺杂等基本物理特性展开研究,并且取得如下研究结果:  第一,利用变温拉曼散射为研究手段,对自由站立的石墨烯薄膜的非谐声子效应进行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摒除衬底的影响,揭示出石墨烯的近本征非谐声子行为,与理论预期的“自由态”石墨烯的非谐声子行为相一致。并基于简化的Klemens模型,对近本征的石墨烯非谐声子效应的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的特征拉曼峰D峰、G峰以及2D峰的峰位随温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关系,并主要由四声子相互作用决定。而G峰半峰宽随温度的变化,与理论预言相反,主要在于理论预言忽略了高阶声子(四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G峰半峰宽随温度的变化,主要由三声子相互作用决定,而D峰半峰宽随温度的变化主要由三声子以及四声子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但是2D峰半峰宽随温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其物理机制需进一步的理论进行解释。  第二,通过对于非极性晶面衬底,SiC(11(2)0)外延多层以及少层石墨烯的非谐声子效应的研究以及内在物理机制的探讨,发现SiC(11(2)0)衬底对于其外延石墨烯的影响显著小于衬底SiC(0001)的影响,暗示着SiC(11(2)0)与其外延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小于SiC(0001)与其外延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因此,利用SiC(11(2)0)外延石墨烯制作的电子器件,在有效的调控和优化下,其性能有可能超过SiC(0001)外延石墨烯。这个结果为打破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目前的技术瓶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对于SiC(11(2)0)外延石墨烯的相关制备、机制以及性能的研究是重要而有意义的,应该并值得引起广大研究者们的关注。  第三,利用氢等离子各向异性刻蚀技术,首次实现三种取向的碳化硅衬底即SiC(0001),SiC(11(2)0)以及SiC(10(1)0)上外延石墨烯的本征缺陷的放大以及检测,并且对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的本征缺陷的性质,包括缺陷密度以及空间分布等信息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上述三种石墨烯中载流子散射的主导机制。研究发现,SiC(11(2)0)衬底上外延石墨烯显示出较弱的缺陷散射和衬底界面散射,从而再一次说明SiC(11(2)0)外延石墨烯或许能展现出比SiC(0001)衬底上外延石墨烯更加优异的性能。  第四,利用简化的微加工工艺,在同一晶片衬底上,分别制作了一系列宽度约为50微米,长度大于300微米的全碳石墨烯器件,其中器件分别为沿着台阶以及垂直台阶两种方向,进而研究SiC(11(2)0)外延多层石墨烯的电学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在SiC(11(2)0)衬底上外延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表面褶皱形貌以及与衬底的弱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褶皱散射比台阶边缘散射更加严重,并展现出不同于SiC(0001)外延石墨烯的各向异性电学性能,即沿着衬底台阶方向的电阻显著大于垂直于衬底台阶方向的电阻,而沿着衬底台阶方向的迁移率显著小于垂直于衬底台阶方向的迁移率。  第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首次实现对SiC(11(2)0)外延石墨烯的层间结构,界面结构以及衬底与外延石墨烯之间的结晶取向关系的研究,并且为SiC(11(2)0)外延石墨烯的“独特性质”,例如外延石墨烯与衬底的弱相互作用,类单层石墨烯的行为等从结构上找到了相关依据。这个结果对于探究SiC(11(2)0)外延石墨烯的生长机制,优化SiC(11(2)0)外延石墨烯的生长工艺,从而进一步提高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的输运性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成功利用氮离子注入法,首次实现在自由站立的石墨烯中实现“类吡咯位”的氮掺杂,并且在氮掺杂石墨烯中,诱导出室温(300K)铁磁性,其矫顽场约为90Oe,并且发现其磁矩与温度无显著关联,但是磁滞性能在低温更加显著:5K下,其矫顽场有所提高,约为160Oe,从而拓展了石墨烯在电子自旋领域的应用潜能。并且,由于这个工作所采用的石墨烯样品是通过物理方法制备得到的,因此样品纯净,其中磁性杂质的干扰可以被摒除,是一个研究碳基材料磁性很好的平台。对于“类吡咯位”氮掺杂石墨烯的铁磁性来源主要来自于氮以及缺陷,但是其具体对铁磁性的贡献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空间光孤子是光束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时光束自身衍射被材料的非线性效应完全补偿特殊传播状态,由于在全光器件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自身深刻的理论意义,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
羅伯特·哈里斯是美国的一名钢铁厂工人,他与妻子住在拖车式活动房屋中。2008年,他购买超级百万乐透,中了2.7亿美元。他向老板提出辞职时,老板还不敢相信。当他确定地告诉老板中奖了,不会回来工作了,老板才意识到他说的是真的,并挽留罗伯特再工作几个星期,把手头的活干完,罗伯特自豪地回答:“谢谢,不过不行。”  罗伯特·哈里斯可能是所有彩民心中的偶像,每个工薪族彩民一定都想象过中了大奖后,骄傲地向老板提
期刊
最近的多种实验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证实,金属玻璃在纳米尺度上是非均匀的,表现为在原子紧密排列的弹性基体上分布着一些排列较为松散的类液体局域区,从而使金属玻璃在某些变形
大学时,我有个最为欣赏的学长。他文笔洋溢,辩才无碍。毕业前夕,他怀揣着理想上路,去了一家省级青年报做编辑。不料,报纸没办出生路之前,就抛弃了他们。中间辛苦的那几个月,做版、坐班、采访、写稿、编辑,全部成为“实习”。  于是他在毕业时回了家乡,混迹一年,困顿万分。该怎么办?这个学长开始一年的沉淀与反思,他重新开始寻找理想的时候,也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规划。  他跟我说,他要考研,表示要回来和师弟们在一所
期刊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Hz频率电磁辐射与亚波长结构材料(metamaterials)的相互作用,以及基于THz时域光谱与结构材料的结合,并将它们这种结合应用在生物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诊断与预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常规糖尿病诊断均需要采集血样,给受试者带来疼痛的同时,也增加了受感染的风险。皮肤晚期糖基化终
该论文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不同晶粒度、颗粒度的纳米结构银块体材料和不同纳米银掺杂量的纳米银/活性炭介孔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纳米结构银块体材料(nanostructured Ag bulks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引力理论和黎曼几何之间的密切联系。Finsler几何是黎曼几何的推广,研究Finsler空间中的引力理论为解决当前天文学和宇宙学观测中的
该论文以CaS:Eu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制备条件、光谱特性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下一步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主要工作和结论归纳如下:1.首次报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