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所在是既不能忽视本国的技术创新又要重视跨国技术转移,因此,发展中国家可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实现自身技术发展。自主创新面临的研发周期长、商业转化率低、市场风险大等一些问题。任何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开放经济背景下,一国要实现技术进步必须通过国际途径提升技术水平。在国际技术转移越来越强调开放式创新并且迈入技术经营时代的背景下,那么研究国际技术转移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效应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量我国技术进步水平,选取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FDI、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商品贸易的系数为正,都促进了我国技术的进步,在考虑到我国对技术的吸收转化能力的情况下,引入FDI、国际技术贸易和商品贸易与研发投入的交叉项,结果显示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商品贸易促进了我国技术的进步,但是FDI却抑制了技术的进步。对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技术的进步,但是不恰当的政府干预阻碍了FDI对我国技术水平提升。为了进一步探讨国际技术转移对我国三大经济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控制变量的逐步加入,国际技术转移的三种方式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的影响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加入Edu、Infras、Wage、Govn等4个控制变量之后,通过对模型四的检验,发现人力资本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强了技术吸收转化的能力,有效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但是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和政府干预则阻碍了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国际技术转移对我国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同方式作用效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研究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为了研究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因素,结合前人研究和实践经验选取了国际技术转移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复杂性、经济发展水平等20个因素,论文运用ISM模型,结合有关统计数据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分析论证了国际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技术转移方式、人力资本、技术供方的输出意愿和能力以及政府的战略和政策是表层直接因素;技术的适用性和可转让性、国际技术转移中介、接受国际技术的能力、跨国公司、法律法规、市场的竞争程度是作用路径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差距、经济开放度、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复杂性、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文化传统和技术的生命周期是基础层,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差距、经济开放度是直接作用层,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复杂性、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文化传统和技术的生命周期是间接作用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深层次根源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