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竞争扩展到国家内部,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行政相对人对海关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海关谋求组织发展的需要也成为提升自身公共服务水平的内生动力。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海关秉承“守法便利”理念,以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海关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大力推进现代海关制度建设,通过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但由于客观上科层制组织的固有缺陷以及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难以一蹴而就,主观上一定程度还存在海关本位思想和管制而非服务的理念,海关的公共服务难免出现环境敏感度低、僵硬、滞后、对需求回应乏力等问题。笔者认为,破解海关公共服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研究思考如何使海关公共服务富于弹性。海关公共服务弹性化以“依法行政”和“把关与服务平衡”为前提,具备灵活性、高效性、适应性、专业性等特征,以行政相对人的需求为导向,其目标在于不断提高行政相对人满意度。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为海关公共服务弹性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西方国家政府改革实践、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服务型海关建设为海关公共服务弹性化提供了现实基础,但实现弹性化仍存在障碍:海关本位,缺乏系统思考;部门壁垒,形成沟通障碍;人力不足,凸显服务矛盾;欠缺创新,业务流程陈旧;激励乏力,服务动力不足;缺乏合作,忽视执法环境。针对这些问题和障碍,笔者提出了强化系统思考、顺畅组织沟通、深化风险管理、打造个性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广泛合作等六条实现海关公共服务弹性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