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龄球运动在中国30多年,经历了中间的衰退期,近两年来逐渐呈现复苏状态。2015-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新增球馆遍地开花,青少年赛事的参与人群成倍增长,为了更好地推动保龄球项目发展以及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狠抓技术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和加强保龄球项目的体能训练。本文将着重围绕我国优秀保龄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优化而展开。本文研究的目的:结合保龄球运动在我国近两年的发展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三大青少年保龄球训练基地的保龄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并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跟踪调查了 2014年我国保龄球集训队备战仁川亚运会以及2017年我国保龄球集训队备战第五届亚洲室内运动会期间的体能训练情况。分析保龄球运动的专项素质特征及专项供能特征,优化我国优秀保龄球运动员专项体能体系内容,旨在为我国保龄球项目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和实际参考。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保龄球体能训练内容体系进行优化。得出结论为:1、我国三大青少年保龄球训练基地体能训练现状有待改善。现阶段体能训练内容及其方法缺乏多样性且部分训练针对性不强,与保龄球项目特点结合不紧密;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体能训练的频次和周期不固定。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只有首先从认知程度上改变,才能有利于我国保龄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最终发展。2、保龄球运动的能量代谢以糖酵解系统为主,辅以比重很少的高能磷酸原供能系统及脂肪和蛋白质有氧代谢供能特征。同时保龄球运动员需要具备优秀的力量素质、协调性以及单腿支撑的平衡控制能力等。核心力量是保龄球项目最重要的专项素质,其中在核心力量训练内容的选择时应选择与弹力带等器材的结合,进行辅助性投球动作训练,有利于挖掘身体小肌肉群的控制力量以维持保龄球运动的准确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延长运动寿命和最好地发挥竞技水平。3、本研究对原有保龄球体能训练体系进行了优化。创新发展了包括基础体能训练(其中含准备活动十一节、热身操十八节、放松活动十一节),专项力量训练(上肢力量四组、腰腹力量九组、腿部力量九组、弹力带力量训练七节),专项放松(网球筋膜链放松十二节),保龄球运动常见三类运动损伤预防。此套体能训练将大大弥补我国保龄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不足,为我国保龄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4、此套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有助于提高保龄球运动员成绩的稳定性。本研究通过两组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对比(A组运动员采用此套体能训练体系训练三个月,B组运动员采用原来的常规体能训练)得出此套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会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明显提高保龄球运动成绩和稳定性,因此本套体能训练体系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