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族多属杂交F4中间型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八倍体小偃麦(麦草8号,AABBDDEE,2n=56)同六倍体小黑麦(哈师209,AABBRR,2n=42)杂交后代F4中选育的86个株系进行分析鉴定,旨在选育具有大穗,多粒,籽粒饱满,抗病等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偃麦草-黑麦三属杂种后代,为改良小黑麦籽粒饱满度和小麦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F4植株的育性较F1-F3有所提高,植株多生长茂盛,大穗,多小穗,多花,多分蘖、籽粒饱满,抗病、抗旱、抗寒、抗倒伏。F4仍有性状分离,株高80-90 cm的株系占51.16%,穗长8-12 cm的株系占72.09%,最长达18 cm,分蘖数在11-15个的株系占46.51%,最多23分蘖(F4-11-23)。37.21%的株系具有再生性,86.05%的株系穗型为纺锤形,13.95%为长方形,有并列小穗(F4-11-4)。田间调查抗病性,45.35%的株系抗白粉病。籽粒形态观察:大部分株系籽粒光滑饱满,明显优于亲本小黑麦,主穗粒数在50-100粒的株系占93.02%,有2个株系在100粒以上(F4-3-29-3籽粒数113、F4-3-29-2籽粒数107)。  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根尖染色体数在42-56条之间,多数为56条。花粉母细胞二价体数变动14-22间,以21、22最多,可能因D染色体与E组染色体亲缘较近,发生配对,出现大量的棒状二价体和少数的四价体。  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F4株系含有R、E、St组染色体成份。特异SSR引物检测表明8个鉴定株系含有6R、5R-L、6E-L、2E-S、3E-L染色体成份。  双色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有4个株系的染色体组中有双色杂交信号,杂交信号有整条染色体、染色体长臂或短臂、小片段染色体和混合染色体信号,表明检测的F4杂种由黑麦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混合组成,其中黑麦R组染色体含量较E、St组多。表明F4代株系已趋于八倍体AABBDDER,E(St)、R为混合染色体组。
其他文献
随着西部经济加速,山区机场建设迅猛发展,导致高填方地基日益增多。山区填方体具有体量大,填筑高度大,下覆基岩界面起伏较大等特点。研究区不仅有以上特点,且位于多雨地区,填方体孔
U型外包钢-内置空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新型梁结构。该梁结构是将钢板通过焊接成U字形作为整个梁体的外包钢,并在钢板内部放置空心钢管和适量的连接板、加颈板后浇筑混凝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持续迅速发展,导致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由于地铁深基坑工程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施工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等突出特点,
油茶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可食用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种子油体蛋白对种子中油脂的储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油体表达系统研究和发展,油体蛋白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表达的研究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