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甲酮对斑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生长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4m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苯甲酮(Benzophenone)作为一种紫外线吸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本文研究二苯甲酮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的毒性。实验首先利用斑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CCO)、鲤鱼上皮癌细胞(EPC)、草鱼肾细胞(CIK)探讨经改良后的四噻唑蓝(MTT)比色法在测定污染物对鱼类细胞急性毒性实验中的最佳条件及其使用的普遍性。而后在上述条件下,通过直接、间接两种染毒条件来探讨二苯甲酮(benzophenone)对斑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CCO)生长的影响,结果得到:1、MTT比色法应用于鱼类细胞时,甲瓒溶解液可以选取14%的SDS-DMF(pH=4.7)酸性溶液,并且采用保留培养液直接投加溶解液的办法溶解甲瓒,经讨论这种方法在鱼类体外培养的细胞系的毒性试验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最佳实验条件为570nm波长下,MTT作用4小时,MTT终浓度1mg/ml,最佳接种量的确定因每种细胞的特性而不同,生长速度快的细胞接种量较少。2、当二苯甲酮以1μg/mL~10μg/mL的浓度直接作用于CCO细胞时,CCO细胞生长在不同阶段均受到抑制作用:在指数增长期细胞生长速率减小,稳定期的存活量约为正常条件下的72—91%,并且随着二苯甲酮浓度的增大,对CCO生长的抑制效应也相应的加剧。3、当1μg/mL浓度的二苯甲酮在经过斑点叉尾鮰鱼原代肝细胞代谢后间接作用于CCO细胞时,其代谢产物对CCO的生长在各阶段又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稳定期细胞数量约为正常条件下的109%。
其他文献
该文讨论了21世纪维修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为抓信机遇应重点发展的几个方面。
<正>近日,经湖南省招标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委一致评标、投票通过,昆船公司中标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郴州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物流自动化系统,中标金额3.83亿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书中涉及针灸的条文不多,应用可分为防疾病变化、针灸误治及辨证治疗。笔者不拘孤陋寡闻,试作浅析如下。
扬琴从最早传入中国之后,便扎根于中国的民间音乐当中。它在中国民间合奏乐中的发展,奠定了其向独奏音乐形式衍变的基础。这个阶段的扬琴合奏音乐,以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四
微纳米尺度下,材料力学行为是尺度相关的。材料中各种内界面对变形的约束是导致微尺度效应的主要来源之一。当内界面约束导致的非均匀变形场的“特征波长”和材料的“内禀长
课题研究对象是为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MIBR(Intermittent-aeration Membrane Reactor),它无需污泥回流系统,以连续进水、间歇曝气的方式,通过曝气、搅拌交替运行,创造好
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深入到实践层面,发现问题,深挖问题产生的原因,
<正>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
<正> (2000年1月31日)教基[2000]3号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语文等十二个学科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各学科教材(以下统称为"课程方
施克里普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水域,并多次形成赤潮,为了弄清其在我国赤潮的发生机理,本文探讨了环境因子对施克里普藻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便为赤潮的预测与治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