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左传》是中国文学史中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晋国国君的形象尤为突出。本文将晋献公、晋文公、晋悼公三位国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左传》中晋国国君人物形象的特征与异同之处,探究《国语》《史记》中人物形象的流变与深层原因,从而展现史传散文发展变化的轨迹。第一章分析探讨《左传》晋国国君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分别从治国能力、处事风格、性格特点三方面分析晋献公作为奠国之君与昏聩之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是中国文学史中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晋国国君的形象尤为突出。本文将晋献公、晋文公、晋悼公三位国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左传》中晋国国君人物形象的特征与异同之处,探究《国语》《史记》中人物形象的流变与深层原因,从而展现史传散文发展变化的轨迹。第一章分析探讨《左传》晋国国君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分别从治国能力、处事风格、性格特点三方面分析晋献公作为奠国之君与昏聩之主的矛盾形象。从正反两方面的角度,抓住晋文公人物形象的“谲”与“正”的突出特征,探究文公似“谲”实“正”的发展变化。作为贤明之君的典型形象晋悼公,从政治才能、品性特质方面论述晋悼公的中兴之主形象。第二章横向比较《左传》晋国国君人物形象之间的异同点。三位国君在治国方面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野心与策略两大方面。尽管有相似之处,但是仍然存在极大的不同,首先从人物性格、治国风格、辅佐人员等三方面论述了三位国君之间的差异性。其中,人物性格是成就霸业的根本原因,晋文公在三方面皆优于其他二位国君,因此造就了晋国的霸业巅峰。其次,《左传》在塑造三位国君形象时,其艺术手法各有侧重:在鲜明的对比中展现晋献公矛盾复杂的特征;在巧妙的情节安排中描绘晋文公艰难成长的过程;在精心设计的细节描写中表现晋悼公贤明重礼的品质特征。第三章纵向梳理《左传》晋国国君人物形象在《国语》《史记》中的流变。晋献公人物形象的发展呈现出从反面典型到正反融合的变化过程,《国语》着重刻画晋献公的历史过错,呈现出消极反面的人物形象;《史记》则塑造了一位尚武无谋的晋献公,人物形象的变化趋向于正反融合,更具全面性。晋文公人物形象的发展则表现出从淡化个性到极端表现的变化过程,《国语》中的晋文公不似《左传》中威武霸气,而是收敛锋芒,转变为低调内敛的国君。《史记》中的晋文公与前两部作品中的形象大不相同,司马迁有意抹去不利于晋文公模范君主形象的文字与事迹,为我们刻画出一位完美无瑕的典范之君。晋悼公人物形象的变化趋势从侧重表现到刻板单一,在《国语》中更加突出塑造晋悼公作为一个青年英才之君的品德与才能,而《史记》中更加侧重于对晋悼公敦厚贤良品质的刻画。第四章探讨《左传》晋国国君人物形象在《国语》《史记》中的流变原因。首先是文献叙事编排的不同,集中体现在文本体例与材料取舍两大方面。其次,叙事角度的不同也是造成人物形象流变的原因之一,《左传》的纯客观视角、《国语》的多元视角、《史记》的全知视角使得相同人物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最后,历史观的不同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不同作品对国君评价的标准不同,二是对“霸术”的认知的不同,从而造成了人物形象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国际投资仲裁中涉及的东道国管理措施往往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如环境保护、公共健康、金融安全等方面,因此也涉及公众知情权与仲裁程序的透明度问题。提高国际投资仲裁的透明度,以防止同类案件裁决的不一致性或不公正性,对于国际投资条约仲裁走出合法性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投资仲裁中透明度原则的背景意义、含义内容与法律依据、对投资仲裁程序的适用、第三方资助的信息披露等方面,论述投资仲裁中透明度原则的适用现状与发
<正>最近听一个老朋友聊她感情上不顺心的事。到了半夜11点钟,我该睡觉了,她就对我说:“你早点休息吧,我一个人emo去了。”这两年,人们已经不说“丧”了,而是经常地把“emo”放在嘴边——那么,到底什么是“emo”?emo是一个网络流行词,原指emotional hardcore(情绪硬核)这种音乐流派,现在泛指情绪化或不开心等负面情绪,你可以把它理解为“e个人在夜里momo地哭”。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头戏”,农业现代化是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文章概括总结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广西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总体水平不高、发展基础较差、产业链条较短、龙头企业较少、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小等问题,提出推动广西农村产业发展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和品牌化等对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助推广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现如今创新思维如何有效运用于美术教育课堂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幼儿本就处在思维、知觉、情绪、记忆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这些能力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创新与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而本文则是就创新理念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展开了研究。
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得越来越快,由此产生的交通运输量和道路所需要承受的重量也都大大增加了。因此,由于桥梁较长时间的运营,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度也就会逐渐下降,导致桥梁在此期间不可避免的产生结构性损害,也就同时阻碍了桥梁的安全运营。致使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结构性伤害的原因有很多,大概就是在两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当我们在对受损桥梁进行修复、加固和整治之前,必须对其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所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30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连续10年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调仲被誉为中国仲裁制度的特色,其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种,在中国国际仲裁中得到广泛使用,但中国现行的仲裁法律法规对调仲机制的规范不成体系,使其程序性缺陷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中国式调解”所带来的程序性争议,对于当事人在跨境争议中选择采用调仲造成了阻碍。这些争议包括:对调仲程序正当性、公正性和独立性的质疑,对信息保密的担忧,以及对仲裁员和调解员角色冲突的批评等。调仲制度在中西方的核心差异在于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