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朝以武立国,熙宗即位后,着手进行官制改革,废除原有勃极烈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殿前都点检司于此时正式设立,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作为扈从皇帝寝宫安全的责任人,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金代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为研究对象,考察金代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的群体性特征。第一章:金代殿前都点检司的设置与职能。本章主要探讨金代殿前都点检司的设立与职能。金初,以中央勃极烈制度统筹上下,熙宗天眷新制是金代殿前都点检司设立和发展的主要节点,熙宗天眷元年殿前都点检司设立,经海陵改革至世宗时日益完善。殿前都点检司既负扈从皇帝之责,又效统摄礼仪、率军出征之力,此外,还作为外交使臣出使宋、高丽、西夏等国,在有金一代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第二章:金代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的民族成分与籍贯分布。金代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群体以女真宗室、贵族为主,偶有汉人、契丹人,民族成分可考的37位殿前都点检中,女真人34位,契丹人2位,汉人1位;民族成分可考的31位殿前副都点检则皆系女真人;金朝统治者女真本位政策由此可见。金代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的籍贯分布主要集中在上京路,上京路是女真族肇兴之地,汇聚了众多优秀将领。第三章:金代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的仕履。入仕途径可考的35位金代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以出职、军功入仕为主,殿前都点检任职前,多有殿前都点检司或殿前都点检司辖属机构相关职官经历,且中央官的数量和比例远高于地方官;卸任后,多留任中央为官,或进拜一品大员,或汇聚在以尚书左右丞相、参知政事等为主的宰执集团。殿前副都点检前任官既有坐拥兵马指挥权、掌管地方军政事务的地方官,又有掌侍从、承赦令、牧养御马之事的中央官。卸任后,多转迁为殿前都点检,部分流外任职地方最高官。殿前都点检司长贰官在其仕宦履历中升至宰执者较为常见,此职在金代职官中之重要地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