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构建了含有二硫键结构的还原敏感两亲性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该纳米载体利用肿瘤细胞内外环境中谷胱甘肽浓度的差异导致二硫键结构断裂,纳米载体结构瓦解和药物的快速释放,不仅可以改善抗肿瘤药物的溶解度,而且可提高药效,减小毒副作用。该纳米载体设计结构简单、安全性好、易于制备,可为后续肿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本文在前期合成含二硫键结构的脂肪链3,3’-二硫代二丙酸单硬脂醇酯C18-SS-COOH的基础上,以mPEG(MW=2000)作为亲水链段,EDC/NHS作为反应催化体系,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还原敏感两亲性聚合物mPEG-SS-C18。通过FT-IR、1H-NMR对其进行结构确证。通过采用直接溶解法制备mPEG-SS-C18纳米粒,测得纳米粒的粒径为(220.1±7.51)nm,PDI为0.214±0.16,Zeta电位为(-14.57±1.51)mV。粒径大小均匀,不易发生团聚和沉淀。选择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聚合物mPEG-SS-C18的临界聚集浓度(CAC)为20.65μg/mL,表明聚合物纳米粒被稀释到较低浓度的情况下仍可保持较高的稳定性。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mPEG-SS-C18纳米粒在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GSH环境下的还原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还原响应性。通过溶血试验对聚合物mPEG-SS-C18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在浓度为0.2 mg/mL时,聚合物mPEG-SS-C18的溶血率均低于5%,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生物材料溶血率要求。通过MTT试验考察聚合物mPEG-SS-C18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小,IC50值为795.79μg/mL,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弱,IC50值为382.14μg/mL。以10-羟基喜树碱(H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mPEG-SS-C18纳米粒,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载药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应用动态透析法考察HCPT/mPEG-SS-C18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与游离药物相比,在不同pH介质中,HCPT/mPEG-SS-C18纳米粒可显著延长药物的释放,表现出一定的缓释作用。HCPT/mPEG-SS-C18纳米粒+GSH的体外释放速率比HCPT/mPEG-SS-C18纳米粒组更快,表明HCPT/mPEG-SS-C18纳米粒具有一定的还原响应性。通过MTT法考察游离HCPT、HCPT/mPEG-SS-C18纳米粒对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组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均呈药物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的浓度增加而活性逐渐降低。游离HCPT与HCPT/mPEG-SS-C18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均较明显,且载药纳米粒的作用强于游离HCPT,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通过mPEG-SS-C18纳米粒包载药物后可显著增强HCPT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对HCPT/mPEG-SS-C18纳米粒的摄取情况,结果表明,经包载后的HCPT更容易被细胞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