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孔雀文化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代以来,孔雀逐渐为中原地区的人们所熟识。人们与自然在长期交流的过程中,也与孔雀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形成了孔雀文化。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中国境内孔雀的分布地区域、人们对孔雀的利用、传统艺术中的孔雀形象、传统园林文化中的孔雀观赏以及孔雀与宗教习俗关系的全面考察,探寻中国孔雀文化的全貌。历史时期孔雀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区广泛分布。然而,至明清以降孔雀的分布区域不断缩小,数量锐减,目前仅在我国西南一隅有所幸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孔雀自身好斗的特征、糟糕的生育状况影响着种群数量的规模。从人地互动的角度探讨,一方面历史时期中国境内气候的多变实际上影响着孔雀栖息范围变化;另一方面,日益膨胀的人口压力、不断进行的土地开发,以及对孔雀的滥捕滥杀,使得孔雀栖息的区域愈发偏南。由于孔雀众多利用价值,在历史时期被人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利用:或食用,或药用,或成为各种其他活动的原料,不一而足。不论如何,它们在长期被利用过程中都呈现出多样化、深入化的特点。然而,人们对孔雀的利用方式多样化、数量扩大化的背景下,对孔雀的生存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历史时期人们对孔雀的认识伴随着利用的深入,变得更为具体、清晰、深化,使得孔雀形象较为深入地融入动物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艺术中的文学、绘画及园林观赏等诸方面表现出的孔雀形象和魅力令人神往,特别是纹饰绘画艺术领域。作为历史上写意的文人画家,在不同时期将走在时代前列的艺术思想应用其中,用极富神韵的画笔,为人们呈现出一个多彩、吉祥、富贵等具有人性美的孔雀形象。同时,自先秦时代传承而来的传统园林观赏艺术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作为园林观赏中出镜率极高的孔雀,以孤傲、高冷、隐逸的拟人化“君子”姿态傲视群芳,受到文人士大夫们的青睐和推崇。在传统多元宗教文化中,孔雀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宗教典籍中孔雀相关内容的爬梳,慈善、宽恕、爱情等象征着美好的宗教精神也跃然纸上。一般认为,在原始先民的图腾文化初期,孔雀与凤凰形象已初具雏形,如双胞胎一般如影随形。据我观察研究,从孔雀出现和凤凰图案的诞生时间及二者间形态的关联看,其差异较为明显。即孔雀覆羽“眼纹”是原始凤凰图腾尚未吸收的。另外,孔雀也融入生活习俗,成为各民族日常生产方式和生活风俗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由于历史时期民族间文化的融合,以及区域性选择,最终完成了传统习俗中的孔雀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