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河南省临颍县三所小学为个案,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三所小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从河南省临颍县自然状况和文化教育状况出发,实地考察了三所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该地区学校教育的一般情况,并深入了解了所调查学校中的生源、师资状况、学生家庭情况。经调查,使笔者认识到当地的自然状况和文化教育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教育状况,从而影响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本研究从实地调查出发,通过参与式观察、随机访谈等方法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调查,根据对课堂现状的描述发现小学课堂存在种种问题,课堂教学整齐划一,没有生命活力,不少学生课堂上是被动的学习,课堂所教内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课堂教学技术化操作化,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生机活力,同时课堂教学缺乏环境美等。根据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将这些问题归结为课堂缺乏生命性。文中对小学课堂教学无视生命这一现象进行批判,分析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并认为主要是价值取向的偏差,传统师生关系的禁锢,以往教学观根深蒂固等这些原因。笔者从哲学、生态学、心理学、教育文化学方面说明具有生命性课堂的合理性,并阐释其重要价值和意义,揭示出具有生命性课堂的本质特征,即:复杂性、开放性、情境性、再生性。笔者认为需要建设具有生命性的课堂对学生、教师、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践。最后试图对建构具有生命性课堂提出建设性意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确立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重视课堂物质环境美和精神环境美,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设计多元的教学目标。
研究当下课堂教学,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思考课堂教学良好发展路径,让我们的价值取向指向尊重人的生命规律,关注生命,提升生命质量,挖掘生命的潜力,实现个人和谐发展。这对教师、学生、教学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