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血精症(Hemospermia syndrome,HSS)及射精管梗阻(Ejaculatory duct obstruction,EDO)是临床上常见的精道远端疾病,以往临床通常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精道造影(seminal vesiculogram,SV)、经直肠彩超(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和精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精道远端解剖结构复杂,上述辅助检查并不能满足临床医生对精道远端疾病的诊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人们开始探索使用精道内镜技术对精道远端疾病进行诊治的可能性。有国外学者首先开始尝试经尿道途径处理精道远端疾病。2006年开始精道内镜技术在我国得到发展和推广,主要应用于血精症和射精管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现已成为一项针对精道远端区域疾病的新技术。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临床中心开展精道内镜技术,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未形成统一的诊疗规范,其临床应用技巧及长期疗效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我院经尿道精囊镜治疗血精症和射精管梗阻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诊疗价值,同时总结我院开展该技术的经验。资料与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男科采用经尿道精囊镜治疗96例血精症(HSS)及射精管梗阻(EDO)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临床病例资料分两组:第一组HSS患者42例,年龄23~67岁,平均37.0岁,病程为0.5~10年,平均2.2年。42例患者中,31例仅表现为无痛性血精,无其他不适,11例伴有小腹、会阴部疼痛坠胀不适,尿频尿急等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第二组EDO患者54例,年龄20~39岁,平均26.1岁。42例精液分析未检测到精子,12例精液分析提示重度少弱精症或死精症。精液量0.1~2ml,平均1.2ml,pH值5.5~7.2,平均6.6,精浆果糖为0~9.85mmol/L一次射精,平均3.89mmol/L。所有患者均采用精囊镜治疗。术前行精液常规、精浆生化、TRUS和精囊MRI等相关检查。术后常规留置尿管。随访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精液常规和精浆生化结果。密切观察记录有无术后出血、附睾炎、逆行射精、尿失禁和直肠损伤等并发症。详细记录患者精囊镜术中的发现及治疗情况。HSS组患者比较术前术后:血精、会阴区疼痛不适、下尿路症状的缓解情况;EDO组患者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数据,分析EDO患者术前和术后精液量、PH、精浆果糖水平,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中情况(1)HSS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60 min,平均39min。术中9例于精阜表面寻及射精管口顺利进镜,4例通过精囊和射精管异位开口顺利进镜,29例术中使用导丝或钬激光经前列腺小囊破壁进镜。术中39例发现精囊内积血,13例合并精囊结石,1例发现前列腺小囊囊肿,3例合并射精管囊肿。结石经钬激光粉碎后套石篮取出,囊肿用钬激光切除引流,彻底冲洗精囊内血性液体、结石及絮状物。(2)EDO组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50min,平均31min。术中9例单纯行精囊镜射精管扩张,41例行精囊镜行射精管切开术,4例未发现射精管口。术中发现3例积血或红色胶冻样液体,5例发现精囊结石,11例发现射精管囊肿,2例发现前列腺小囊囊肿,2例发现精囊囊肿。2.术后结果(1)HSS组42例患者术后38例(38/42 90.5%)患者血精症状完全消失,其中2例患者首次精囊镜术后血精症状无缓解,经二次精囊镜检查术后血精症状缓解。4例(9.5%)患者术后仍间断出现血精症状;12例会阴部疼痛不适患者,术后8例(8/12 66.7%)症状缓解;5例下尿路症状患者,术后3例(3/5 60%)症状缓解。42例患者均留取精囊液细菌培养仅1例为阳性,为表皮葡萄球菌。(2)EDO组32例患者术后3月内于精液常规中检出精子,11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于精液常规中可检出活精子。其中1例患者术后1月于精液常规中检出精子,从术后第2月开始未能检测出精子,术后6月再次行精囊镜术后1月精液中出现精子。54例患者术前与术后3月的精液体积、精液PH、精浆果糖分别行t检验分析:精囊镜术后患者精液体积由术前的1.20±0.54升高至2.7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精液PH由术前的6.61±0.40升高到7.2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精浆果糖量由术前2.71±3.11升高到12.3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仅HSS组1例出现附睾炎症状,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结论经尿道精囊镜技术治疗血精症和射精管梗阻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血精患者的症状,提高射精管梗阻患者的精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