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病因复杂、可累及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尚不能根治。目前国内外公认治疗方案为强的松(pred 1~2mg/Kg·日)+环磷酰胺(CTX 800-1000mg/次,3~4周为一个疗程),因CTX用药量大,耐受性较差,且有35%的患者耐药。我科借鉴治疗淋巴瘤的成功经验用改良的COP方案(VCR联合低剂量CTX周期治疗方案)治疗SLE取得很好的疗效。改良的COP方案(VCR联合低剂量CTX)Pred 1~2mg/Kg·d口服,VCR 1mg/次静点,12~24h后CTX 400mg~600/次静点,3周为一个疗程。我科临床应用该方案10余年,疗效确切。在已完成的VCR联合CTX周期方案治疗cGVHD狼疮样小鼠实验研究发现,VCR联合低剂量CTX组疗效和单用CTX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单用CTX组低,安全性好。SLE病因未明,免疫系统紊乱贯穿整个疾病过程,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B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应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新成员,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belonging tothe TNF family receptor,BAFF-R)是BAFF的特异性受体,BAFF主要通过与BAFF-R的结合对B细胞的发育、功能及内稳态失调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T淋巴细胞的调控。我们以往对cGVHD狼疮样小鼠实验研究发现,BAFF/BAFFR系统可能是VCR联合CTX治疗的一条途径。本课题通过对SLE患者的临床实验研究,评估SLE患者临床病情,探讨BAFF与BAFF-R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为SLE的病情发生、发展及治疗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评价指标。【目的】1.评价VCR联合低剂量CTX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研究VCR联合低剂量CTX对SLE患者BAFF、BAFF-R的影响,探讨VCR联合低剂量CTX治疗SLE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进行一项为期24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及实验研究;2.临床部分:纳入研究的38例初发活动期SLE患者随机分为Pred(60mg/d)+CTX组(800-1000mg1次/3周)、VCR+CTX组,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疗效指标:ESR、补体C3、PGA、SLEDAI;随访时点:0周、12周、24周;3.实验研究a.ELISA法检测血清BAFF;b.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BMC BAFF和BAFF-R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时点:0、12周、24周。【结果】1疗效评价1.1 VCR联合低剂量CTX组治疗后SLEDAI评分、PGA、ESR、补体C3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后12周到24周的SLEDA评分差值下降较单用CTX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1.2 VCR联合低剂量CTX组治疗后PGA、ESR显著下降,补体C3显著上升。2不良反应VCR联合低剂量CTX组总的不良反应与单用CT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BAFF和BAFF-R的影响3.1 VCR联合低剂量CTX组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变化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单用CT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 VCR联合低剂量CTX组治疗前后PBMC BAFFmRNA表达水平下降显著(P﹤0.05),与单用CT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 VCR联合低剂量CTX组前后PBMC BAFF-R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2周到治疗后24周表达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单用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R联合低剂量CTX方案疗效好,CTX不良反应没有增加。VCR联合低剂量CTX组对血清BAFF水平变化无明显影响;VCR联合低剂量CTX组治疗前后PBMC BAFF mRNA和BAFF-RmRNA表达水平都明显下降,VCR联合低剂量CTX组远期对BAFF-R mRNA表达水平影响优于CTX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