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向政策”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回顾了印度“东向政策”二十年的发展。具体分析了“东向政策”出台的背景,创新性地分析了“东向政策”进入第二阶段的具体原因,分别总结了印度政府在这一政策的两个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在回顾“东向政策”二十年所取得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基础上,对印度“东向政策”未来发展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1991年“东向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巨变和1991年印度爆发的严重的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迫使印度政府改变外交政策的导向,“东向政策”成为最好的选择,因为印度具有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地缘政治优势和历史文化认同,而且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也必需借重印度,从而为印度“东向政策”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东向政策”之所以进入第二阶段,是因为第一阶段的成功坚定了印度继续东向的决心,印度2000年开始的第二代经济改革需要“东向政策”政策进一步发展,新安全观下东亚的安全价值凸显和亚太新局势下印度的大国战略诉求都促使印度政府高调宣布“东向政策”政策进入第二阶段。在“东向政策”第一阶段,印度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外交措施,包括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政治接触,重点加强与东盟的经济联系,开展与东盟和亚太的安全合作,结果,打破了印度囿于南亚一隅的政治局限,经济融入东亚,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增多。在第二阶段,印度在政治上继续深化与东盟的机制性联系,不断扩大“东向政策”的地域范围,与其他东亚和亚太国家建立起密切的双边关系。在经济上,印度继续积极提升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加强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积极倡导成立亚洲经济共同体,还以东北各邦为桥头堡进一步发展印度与东盟的陆路交通网络建设。在安全层面,印度逐渐加强与东亚特别是东盟国家的海上安全合作,将势力范围渗透到了亚太地区,在亚太安全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此外,印度也将文化外交作为一项重要的外交措施加以重视从而大大加强了印度的软实力。结果,借助东盟这一地区合作的平台,印度成功地建立了与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机制,印度的亚太国家身份得到了普遍认同,使印度走出了印度洋,立足于亚太地区。“东向政策”二十年,其成功实施为印度继续推行这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惯性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尽管有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局限性,印度的“东向政策”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在世界力量重心转向亚太之际,印度“东向政策”政策的继续推行,将保证印度在控制印度洋的基础上,更多地与东亚乃至亚太国家开展政治、经济、安全以及军事合作,完成从南亚大国到亚太大国的转变,最终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
其他文献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8月5日报道】题:寻找长寿的新方式?选一本书试试吧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而且他们似乎比爱看杂志或报纸的人更长寿。
邓小平同志的伟大胸襟主要表现在:1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建立了不朽功勋,又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功绩;2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又能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3.在特殊困难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基础,并经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形成了邓小平'阶段性'发展
妊娠诊断是母猪繁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配种后尽早检出空怀母猪、及时补配,对保胎、缩短产仔间隔、提高繁殖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美联社美国亚特兰大3月20日电】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当一种超级病菌似乎不再成为对医院的威胁时,另一种超级病菌将取而代之。一种抗新青霉素的葡萄球菌传染病(MRSA)通常被看成
斯格猪属配套系瘦肉型猪种,具有初生重大、生长快、抗病力强和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市场占有率高等优点,特别是斯格配套系父母代母猪(属三元杂种母猪),更显现出体型长、结构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