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华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及附生菌定殖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水污染日趋严重,其中梅梁湾地区的污染最为严重,对太湖流域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太湖水华的优势藻种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暴发时,能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同其上定殖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彼此的生长产生相互影响。同时,水华暴发期间,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会发生改变。因此,研究附生菌在铜绿微囊藻团表面的定殖过程及水华暴发期间细菌区系分析对于研究水华期间微囊藻同细菌间相互作用机理有着重要意义。   本论文从实验室研究和野外动态监测两个方面研究水华暴发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同其表面和水体中细菌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铜绿微囊藻和3株铜绿微囊藻的附生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附生菌在铜绿微囊藻团表面的定殖过程,附生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对其定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生长状态的铜绿微囊藻团对其表面的附生菌定殖过程的影响不同。另外还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梅梁湾和贡湖湾水华暴发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月际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水华暴发期间,作为草型湖泊的贡湖湾水体内细菌多样性保持比较稳定。同时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证实了梅梁湾水域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团对附生菌在其表面的定殖产生抑制作用,藻体死亡的铜绿微囊藻藻团对附生菌在其表面的定殖产生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死亡的藻体无法持续的为附生菌提供营养,所以这种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附生菌通过形成生物膜附着在铜绿微囊藻团表面,而附生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对定殖在藻团表面的附生菌的数量有影响。形成生物膜能力强的附生菌能牢固的附着在微囊藻团的表面,从而支持更大数量的附生菌参与定殖。   水华暴发期间草型湖泊细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要高于藻型湖泊,草型湖泊和藻型湖泊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梅梁湾水域的生态系统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其中第二层围隔内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效果较好,与对照样点相比,细菌的群落结构的稳定,且遭到破坏后能迅速恢复。第三层围隔内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效果比第二层围隔内水域稍差,但和对照组相比,细菌的群落结构仍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当其遭到破坏后,不能恢复至初始状态。
其他文献
网络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随着Internet 的日趋成熟,使得传统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新经济革命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的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此
饮用水管网中病原微生物二次增长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输水管网中存在生物膜、腐蚀产物、悬浮颗粒物、松散沉积物,这些物相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场所。当水
目的分析重庆市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为制定肿瘤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2006-2014年死因监测登记系统中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数据,采用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电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因电子产品的老化和淘汰,电子废弃物的问题正逐渐暴露出来。电子废弃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大、成分复杂等特
从1888年奥地利人Reinitzer发现液晶,到1897年德国人发明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迄今,电子显示器的发展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显示器正在向大屏幕、超轻超溥、柔板显示等
银具有优异的杀菌性能,其杀菌性能与价态相关,价态越高杀菌性能越优异。纳米粒子粒径极小,具有强的比表面积,因此纳米技术在抗菌研究上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试图将纳米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并在优化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中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
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其水分含量高、极易被微生物降解,使得厌氧消化工艺成为处理此类垃圾最适合的技术。目前国内对于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研究还处于初期摸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趋于多样化和严格化.为了提高热轧带钢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微观组织—力学性能预报已成为各大钢厂关注的技术.它是利用钢的显微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