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自抗扰控制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磨损试验机作为材料性能研究的有力工具已经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气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作为其中之一,采用气动加载技术以压缩空气为介质,对其输出的加载压力进行控制。然而,由于气动加载本身具有强非线性、强耦合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气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数学模型建立不精确,影响压力输出控制精度,进而阻碍了其应用推广。本文将以气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压力控制作为研究核心,在分析系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针对系统扰动设计控制精度高、结构简单的控制器完成对输出压力的实时跟踪控制,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介绍了气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考虑试验机中电气比例阀及气缸滞后性、负载扰动等非线性因素,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针对三者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一步给出了系统模型的状态方程形式。其次,基于系统状态方程存在的耦合项、系统未建模部分和扰动项,设计了一种不依赖于精确数学模型的自抗扰控制器。该方法将不确定性项统一为总扰动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估计和补偿。通过与PID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证实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及抗扰性,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品质。同时考虑到系统扰动幅值变化,结合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和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优势设计了抗扰范围宽、跟踪精度高、收敛快的线性/非线性自抗扰切换控制器,并进行了切换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收敛性分析。最后仿真结果证明其有效解决了气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压力跟踪控制中扰动幅值变化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品质。最后,基于气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工作原理设计了试验平台测控系统,采用VC++语言进行两种控制器数字化程序设计,分别在空载和加载状态下,完成不同加载信号的气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压力跟踪控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般条件下,自抗扰控制器已经足够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在扰动幅值变化大、频率高的情况下,线性/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则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
其他文献
人工冻结法是指人工采用制冷液冻结岩土层,使其形成冻结壁来进行开挖,可有效承载地压以及隔离地下水等,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交通、地下采矿巷道以及深基坑等岩土工程中。目前冻土在对称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变形等特性的研究已取得较多成果,而在三维不等应力状态下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真三轴冻土试验机,分别对人工冻结砂土进行了 3个温度(-5、-10、-15℃),3个围压(0.5、1.0、2.0MPa)和 5 个中主
近年来,由于特殊的发光行为和高的固态量子产率,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AIE)”效应的化合物在荧光检测、生物成像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均受到
基于阈值的报警和通过设置生理参数正常值范围实现报警反映的是人体生理参数的普遍共性,并不能突出个人的身体特征。本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结合蓝牙无线传输技术和多源信息融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信息需求,虽然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人们却难以直接从中获取准确信息。本文立足于现实生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宗旨,提出了场景问答的任务。本文定义的场景问答是指面向特定场景的问答系统,不同于一般限定域的知识问答系统,是一种面向特定工作或生活场景的问答式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问答内容丰富具体,具有较强的时空动态特征;问答方式更灵活多样,借助社交平台可
Bi4Ti3O12是一种新型具有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的光催化材料,其晶体内部的(Bi2Ti3O10)2-和(Bi2O2)2+层会形成一个内电场,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因此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
α,β-炔酮类化合物含有两个不饱和官能团,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构筑天然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也可以作为重要的中间体来快速构筑和合成药物、染料以及导体材料等结构。α,β-
目的:探索盐酸羟考酮对小鼠体内Th1、Th2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5周龄ICR小鼠按查随机排列表法随机分入生理盐水组(NS组)、羟考酮组(O组),每组10只。
在纳米金属催化领域,纳米银颗粒以其稳定性、高选择性且可循环使用的特性,在最近十几年的有机合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非均相纳米银催化剂在一些有机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急需开发一种清洁、廉价的可再生能源。氢气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清洁能源,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而电催化水
背景:腹腔镜辅助下置入脑室腹腔分流(VPS)导管的方法已被广泛实施,目前,有多种放置腹腔中VPS导管远端的放置方法。最近,肝脏的镰状韧带已被用作远端分流的支撑物,而不再夹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