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参与中的城市老人社区照顾模式探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养老问题成为全世界大多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也不例外。合肥作为中国的中部地区,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背景之下,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在安徽省社会工作发展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如何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来支持老年社会工作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传统的人道主义意识以及宗教伦理,为广泛的助人行动奠定思想基础,较我国而言其社会工作事务的起步早且发展成熟。因此,在养老问题上,西方国家逐渐探究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其中,以社区照顾为方法的养老模式无论在理论研究和现实操作上均获得较高的水平和效果。本文旨在借鉴西方国家运用社区照顾方式解决养老问题的理论,结合本土实际,以期构建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养老模式。文章首先交代现如今我国老年人口的现状以及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老年问题不断加剧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引出养老问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养老问题以及社区照顾的观点理论,并对社区照顾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阐述本研究中运用的多种支持理论。其次,从现行老年照顾模式的局限性、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以及社区照顾模式的可行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区照顾模式的适用性,论证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是我国城市老人养老的最佳方式。纵观目前的养老模式,以社会为供给主体的机构养老以及其他养老方式的出现,逐步削减家庭在养老方面的作用。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发展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庞大的养老群体使得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其机构养老的方式也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社会养老的方式存在缺陷和弊端。因此,将"社会"与"家庭"两大元素相结合,构建一种守望相助、邻里共建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个新型方法。复次,以所实习的社区作为案例、社区内的老人作为对象,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该社区的老年人生活现状展开分析,寻找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与感受,并以此概括城市老年人照顾中四大供给方的不足和问题。最后,在借鉴西方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社区养老方式和政策福利的基础上,运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视角,在行政化体制的基础上,加强社区自身能力建设和社会化体制,引入市场化元素,构建出一个以政府、市场、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期许在此模式影响下,我国老年社区照顾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科学、持续地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正>"人道主义"问题是中西学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题域,相关论说的确可谓既蔚为风潮而又莫衷一是。目前国内学界诸种研究领域的诸多学者分别基于各自的观念与方法对该论题予
从经济、人口、社会、空间四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2004年和2013年浙江省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浙江省城镇化质量,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
专家是危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不同类型的专家在危机咨询中充当的角色并不一样。因此,如何处理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是危机管理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
本文将负熵应用于生物物理学领域,利用负熵解释人类的一些生命现象和人类的一些病态现象。
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个舶来品,它诞生于以宗教为主要文化特征的西方社会,其历史发展与宗教有不解之缘。社会工作与宗教有一种亲和关系,体现于它们相似的价值观和实践活
为什么在世界文明大国中,只有欧洲在19世纪取得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转变。肯尼斯·彭慕兰的《大分流》对此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至迟到1800年,中国的生活水准和生产水平与欧洲大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支部建在连上"党建理论与实践原则,提出了把支部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上、把支部建在大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DFT的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非采样间隔信道的冲激响应能量泄漏问题.通过计算能量增长率选择保留路径,实现了基于DFT的非采样间隔信道OFDM
本文介绍用碘量法分析过氧化氢的含量,并且与高锰酸钾法作了对照试验,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过氧化氢的某些特性,为使用中合理调理洗液比例提供了依据.
计算机网络利用电磁波传输数据与信号,而脑电波也属于电磁波,因此通过举一反三我们会自然想到通过相应的措施我们就有可能测到人的脑电波,通过分析与处理而知道人们的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