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CSF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该属还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绵羊边界病病毒(BDV)和长颈鹿瘟病毒等成员。免疫接种是防制猪瘟的重要措施,著名的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等减毒活疫苗至今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应用。由于用这些常规疫苗接种猪后,无法通过血清学方法与野毒感染猪相区别,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标记疫苗”(marker vaccines,或DIVA vaccines)的研制。标记疫苗和伴随的血清学诊断实验可以对疫苗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进行鉴别诊断。迄今问世的各种猪瘟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基本上都是以E2蛋白为基础,可用基于Erns抗原的Erns-ELISA诊断方法对疫苗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进行鉴别诊断。但由于安全性(如反向遗传操作疫苗或病毒活载体疫苗)或免疫效力(如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局限性,这些新型疫苗并末获得广泛临床应用,因此研究人员仍然矢志于研制更安全、表达水平更高、免疫效果更好的疫苗。pSFV1表达载体是基于Semliki Forest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复制子的真核表达系统,但该载体的缺点是需要体外转录制备RNA的步骤,而且RNA稳定性差,使其应用起来不太方便。本研究以pSFV1为基础,将其进行了改建。利用PCR从pEGFP-N1表达载体中扩增出含CMV立即早期启动子和SV40晚期Poly(A)转录终止信号的DNA片段(产物大小分别为611bp和273bp),然后分别将其克隆到pSFV1的相应位点,构建了一种完全基于DNA的复制型表达载体pSFV1CS。为了验证pSFV1CS能否用作研制新型猪瘟DNA疫苗的载体,我们将CSFV E2基因插入pSFV1CS中,得到pSFV1CS-E2。体外瞬时转染试验证实,E2基因可以在BHK-21细胞中得到表达。为了明确pSFV1CS-E2能否作为候选猪瘟标记疫苗,我们在猪体上进行了免疫效力试验。将10头8周龄猪瘟阴性仔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通过肌注接种600μg pSFV1CS-E2(n=5)或对照载体pSFV1CS(n=5),共免疫3次,两次间隔3w,最后一次免疫后4w,用致死剂量的CSFV石门强毒株进行攻击。结果表明,pSFV1CS-E2免疫猪攻毒前产生了低水平的中和抗体,攻毒后抗体水平迅速升高,除了个别猪体温短时间升高外,没有表现其它临床症状,剖检时未见任何病理变化。相反,pSFV1CS免疫猪攻毒前后均未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攻毒后出现严重的猪瘟症状和病毒血症,其中3头猪死于强毒攻击,剖检时所有对照猪表现典型的猪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查显示,主要组织存在大量病毒抗原。为了进一步评价该疫苗在较低免疫剂量和较少免疫次数情况下的免疫效力,将DNA疫苗pSFV1CS-E2和空载体pSFV1CS按100μg/头的剂量,接种猪只2次,间隔3w,然后用致死剂量的CSFV强毒石门株进行攻击。结果表明,pSFV1CS-E2免疫组(n=5)所有免疫猪在加强免疫后均产生了猪瘟特异性中和抗体,攻毒后所有猪只抗体迅速升高,除了短期体温升高外,未出现任何其它临床症状,部分猪出现短期轻微病毒血症,个别猪的部分脏器出现轻微病变。空载体免疫组(n=3)猪只在攻毒前一直没有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攻毒后全部出现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和严重的病毒血症,有2头猪分别于攻毒后第10和11d死亡,剖检时可见典型猪瘟病理变化。本研究表明,基于甲病毒复制子载体的猪瘟DNA疫苗有望成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猪瘟标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