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经历了家庭保障、集体保障、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老农保”)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四个时期。其中,老农保探索开创了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新局面,新农保则是近几年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将使得农民真正地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2009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之后新农保在各地的试点快速推开,27个省、自治区的320个县(市、区、旗)于当年12月14日首批试点,试点面为11.8%,覆盖农村居民约1.3亿人,新农保首批试点仅几个月,基金积累也已达216.25亿元。然而,调查发现,农民参加新农保还面临着一系列障碍,积极性还不是很高,新农保的参保率还较低。为了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推动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借鉴运用人口迁移中的推拉理论来详细地分析农民参保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特别是农民参保过程中的中间障碍因素,最终尝试构建农民参保的动力机制。人口迁移是迁出地推力、迁入地拉力以及中间障碍因素等诸多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由此认为,农民参加新农保应该是原有养老方式的推力、新农保的拉力以及不断克服中间障碍的支持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也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与视角。本文首先回顾了推拉理论的基本内涵及运用、农村养老保险的理论及文献,综述了当前新农保相关的文献,并且对新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接下来,本文运用推拉理论分析了农民参加新农保所受的原有养老方式的推力、新农保的拉力及面临的中间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