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风险评估及优化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生活、生产与生态用地间的冲突日益加剧。如何协调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空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缓解城市化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矛盾的重要途经,对于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是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识别显得至关重要。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调控及优化的重要手段。当前研究,较少考虑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及生态风险,尤其缺乏应对未来情景生态风险的主动式或预见式防范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鉴于此,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生态廊道”识别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预测数据,评价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并以景观生态风险值修正生态阻力面,提取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生态廊道,实现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极重要区面积为32552.6 km~2,主要沿着香港沿海部分地区、深圳、惠州东部、广州东北部、肇庆西北部、佛山西部和江门西南部地区环绕分布,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生态极敏感区面积为33826.6 km~2,分布于外围山林区,以及中部地区的西江、北江和珠江等水系。(2)研究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20370.8 km~2,占总面积的36.7%,主要位于北部林地广布的山地丘陵区、自然保护区和港澳郊野公园。中部的东莞、佛山、和广州等城市,由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污染水平高,生态服务供给低,不存在或仅存在较少生态源地。(3)区域内共有潜在生态廊道36条,总长2300.4 km,呈东西两侧环绕式分布。廊道分级结果显示,高重要-低连通廊道最多(22条),低重要-低连通以及低重要-高连通廊道位于其次(6/5条),高重要-高连通廊道最少(3条)。针对不同类别的廊道,建议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4)2050和2100年,研究区景观格局风险处于整体较低风险或中风险水平: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1.9%–77.7%和11.3%–41.9%。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格局在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分布,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中部,且风险高值区随时间逐渐向外围蔓延。(5)低和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2.6和RCP4.5),限制了建设用地扩张,主要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流转为耕地,耕地数量上升。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6.0和RCP8.5),建设用地扩张明显,且主要来源于耕地,同时部分林地转为耕地。RCP8.5情景后期,因温室效应出现部分林地退化为草地现象。(6)不同气候情景下,城市扩张同时侵占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50年和2100年侵占两种以上生态系统功能极重要区的面积为650.8–2305.3 km~2,占生态极重要区侵占总面积的85.3%–86.3%。城市扩张主要侵占单一类型的生态极敏感区,2050年和2100年侵占生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生态极敏感区面积分别为350.5–1836.0 km~2(35.2%–49.0%)、308.9–690.4 km~2(18.5%–31.0%)和109.8–421.4 km~2(11.0%–12.7%)。(7)低和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RCP2.6和RCP4.5),生态源地被耕地侵占现象明显,主要发生在肇庆、惠州、江门和广州;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RCP6.0和RCP8.5),生态源地被建设用地侵占现象明显,主要发生在肇庆、香港、深圳和惠州。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与较低排放情景,前者的生态廊道的生态断裂点数量更多。随着建设用地扩张,2050-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生态廊道断裂点均有所增加。(8)考虑到生态断裂点和生态风险增加,为了维持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2050-2100年需增加廊道数量37–47条,其中RCP2.6、RCP4.5、RCP6.0和RCP8.0气候情景下分别需增设廊道37–45、38–41、39–44和43–47条。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简称GRC)自问世以来,就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土木、市政、水利和园林等领域快速应用。GRC外墙按围护结构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抗裂性能、刚度、稳定性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GRC构件平面板在设计过程中内部或表面有微裂缝缺陷,在自重、风荷载等组合荷载作用下沿裂缝发生开裂破坏,因此研究GRC的断裂性能很有必要。本文从断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现象,长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应对地震灾害,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消能减震,即通过对结构附加消能减震装置,用消能装置与结构共同抵御地震作用,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摩擦阻尼器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耗能能力大而被广泛地用于消能减震领域。但是,常用的普通摩擦阻尼器在小震作用下耗能不充分,难以达到预期抗震目标。为更好的发挥摩擦阻尼器作用,确保结构在小震作用下也能有效耗散地震能量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日益备受关注。采矿选冶、有色金属加工等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仍是我国生态环保领域需长期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铊(thallium,Tl)是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近年我国多省持续爆发饮用水源Tl污染事件,造成极大的环境隐患。铊有一价和三价两种常见价态,其中一价铊(Tl(I))是废水中铊的主要赋存形态。相较于铁、铝氧化物等相关矿物胶体,
风灾属于常见自然灾害。对于轻质高柔的超高层建筑,风荷载是其抗风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峰值风压是超高层建筑围护结构设计风荷载的取值依据,也关系到风致响应的准确估算。针对我国建筑规范中超高层建筑模型几何外形单一缺陷,本论文对具有大高宽比(9:1)特性的楔形系列模型和退台系列模型,在风洞试验室进行同步测压试验。通过模型分析结构表面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提出建筑表面高斯区域与非高斯区域的划分标准。采用五种估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架构,它作为对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扬弃”,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发展是建筑废弃物治理的重要内容,亦是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产业链的发展较为缓慢,大量的建筑废弃物未得到合理的利用,严重阻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发展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俨然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首
近年来,为实现低碳、绿色建筑的要求,木结构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现代木结构中梁柱式结构为常见的结构体系,而在这种梁柱式结构中,钢填板-螺栓连接方式往往是第一选择。但大量研究发现,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因加工精度问题容易产生较低的刚度,且由于木材具有吸湿性能,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当温度、湿度等发生改变时,容易产生裂缝,裂缝的出现会影响节点的力学性能。而我国又处于地震频发的地带,裂缝的存在同样也会对节点以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涌现出一大批高层/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具有基频低、柔度大等特点,因此对风荷载十分敏感,抗风设计是其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所面临的一大关键问题。强/台风作用下高层/超高层建筑风效应一直是结构风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发展和完善结构风工程理论以及指导超高层建筑等高耸复杂风敏感结构的抗风设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本文综合采用现场实测和风洞试验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