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支原体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耐喹诺酮类药基因的检测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从宁夏地区分离鉴定3株牛支原体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已有资源,对牛支原体最适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为我国牛支原体病灭活疫苗研究和药物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内容有:   1.从宁夏固原某牛场犊牛肺炎病例中分离鉴定到3株支原体,经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犊牛回归试验,鉴定为牛支原体,表明牛支原体已在宁夏地区出现。   2.比较了牛支原体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牛心汤培养基和改良KM2培养基中生长曲线,结果发现,牛支原体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中的生长30 h即可达到平台期,平均最高生长滴度达7.0×109 ccu/ml,表明牛支原体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中生长快、滴度高,为下一步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3.选用了临床常用的几种抗菌药物对8株牛支原体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8株牛支原体对泰乐菌素、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和替米考星有很高的敏感性(MIC值分别是3.33μg/ml、0.33μg/ml及2.67μg/ml),对四环素和红霉素中度敏感(MIC值分别是0.83μg/ml及10.7μg/ml),对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MIC值分别是0.33μg/ml、3.33μg/ml及0.33μg/ml)。结果为指导临床用药治疗牛支原体感染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4.对牛支原体分离株喹诺酮抗性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包括DNA回旋酶编码基因gyrA、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parC、parE。结果显示,在gyrA的QRDR共有1处氨基酸发生改变,在gyrB的QRDR共有6处氨基酸发生改变,耐FQs牛支原体分离株parC基因中只发现1处突变致FQs耐药决定区氨基酸改变,parE基因中只发现2处突氨基酸改变。本研究中临床分离牛支原体对8种FQs呈现不同的耐药程度,而且gyrA、gyrB、parC和parE的QRDR均发生了氨基酸残基的改变,说明牛支原体对FQs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可能是FQs的作用靶位发生改变所致。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离鉴定将三株菌体初步确定为支原体。经过PCR扩增、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牛支原体;牛支原体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中生长快、滴度高;牛支原体的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土霉素类药物对于试验菌株都有很好的疗效;牛支原体对FQs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可能是FQs的作用靶位发生改变所致。这为为下一步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2010年,中国的电视银幕火花四溅、异彩纷呈。广电总局颁布的电视剧“限播令”促使各大上星卫视在黄金时段纷纷加大自制栏目的投入,推出各类综艺娱乐节目抢夺收视率。其中相亲
期刊
【目的】研究由黄芪、当归、王不留行等组成的自拟“芪归”催乳散对母猪泌乳性能及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初步从内分泌方面探讨“芪归”催乳散促进泌乳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开辟的“青年话题”言论版,形成我国新时期报纸言论版“观点传播”的首轮影响力。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 On November 1, 1999, “China Yout
猪圆环病毒2(PCV2)不仅引发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还能与多种病原协同感染。PCV2感染相关的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RSV)、皮炎与肾病综合症(PDNS)、小肠炎、肺炎、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