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浪潮推动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形象特征的演变。基于一些城市存储着特有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这种全球化语境中,将面临着倡导“肤浅的现代化”与留住“文化生态传统”相制约的困境。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由于落后的基础设施、生产功能的丧失以及经济体制的制约等原因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走向消亡。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城市居民记忆的缩影,更是展示城市魅力的动力源泉,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丧失了原有的生产能力,加上对各方认知的不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实际运作并不尽如人意。青岛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传统,近年来由于城市功能东移,使得一些历史城区功能衰退,部分街区被作为只有商业购物功能的商业街或者被租赁出去成为价格低廉的密集居住区,私自搭建和破坏历史建筑原貌的情况屡见不鲜,加上目前的改造工作大多只停留在生产功能和街面环境的改善,割裂了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难以激发城市居民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良好的城市环境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唤醒城市居民情感的舞台,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设计中必将关注人的情感体验,并非单纯的功能堆砌。笔者基于知觉现象学这一全新视角,以期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方法进行过滤与更新。文章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及创新点,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知觉现象学的理论背景和主要思想进行阐述,探讨直觉现象学对历史文化街区情感设计的启示;然后基于青岛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剖析其主要问题,明确城市的情感记忆;最后参考当代优秀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总结出主要的情感设计策略,希望对未来的情感化发展提供参照依据。